这是天音集团的商会现场气氛非常的热烈,因为谁都知道,代理日本索尼的产品,会有怎么样的回报。
在很早的时候,索尼在中国乃至全球就是高品质电子产品的代名词,其实索尼真正的快速发展,是从上个世纪 8、90年代开始的,Walkan 随身听、特丽珑显像技术和 8 录像带这些业界通用标准,给索尼带来了长达 20 年的辉煌。
索尼的产品线非常广,光在民用领域,就有个人电脑,全频道收音机,Walkan 随身听、CD机,高档音响,PyStation 游戏机……而且,索尼在各个领域都有拿得出手的产品。
天音集团的生产线也很广,至少在国内,还没有其他企业能与之相提并论,但是和索尼相比,差距就显得非常巨大。
甚至天音集团的很多产品,包括早些年出产的随身听和CD机,其实也是借鉴了索尼的产品技术,只不过从技术和工业水平来说,还达不到索尼那种高度,所以说一直以来,天音集团做出了随身听都可以看作是简化版的索尼随身听。
所以段云的天音集团想要追赶索尼的产品技术,还有很长路要走,毕竟索尼是成立将近半个世纪的老牌跨国巨头,也是日本电子产业的骄傲,天音集团成立的时间也只有短短几年,两家公司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不过也不是说索尼公司并非无法超越,事实上,到了90年代后期的时候,索尼的电子产品就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从发展史上看,索尼以电子产品起家,它至今仍不断的刷新纪录,被不少人称为“技术的索尼”。也许现在说索尼面临衰败并不恰当,但和辉煌时期的索尼相比,连续亏损的索尼正在面临着一些困难,这个困难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有着密切的关系。
之前的一些报道说索尼没有互联网气质,软硬件没有相互结合导致在苹果面前丢了风头。可要知道,索尼代表的是一种工业化的传统硬件企业,其产品线和组织架构非常庞大,这种情况想掉头转型为信息化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互联网代表的是草根文化,和索尼本身的企业文化相违背,所以当索尼面临互联网时代转型,需要发掘用户底层需求的时候,反应总是慢半拍。
便携音乐格式之争是个明显的例子,现在大家都知道 Walkan 败给了 iPod,当年索尼并不是没有意识到数字音乐播放器的流行可能性,而是过于执着于自己专利的 ATRAC 格式,ATRAC 格式虽然在算法上比 MP3 更优秀,但自身非常封闭,兼容性较差,导致市场接受度一直很低,而兼容性更好,更易于互联网传播分享的 MP3 格式却慢慢的被大家接受,索尼这时才如梦方醒,开始进入 MP3 市场,但为时已晚。
索尼的一位创始人,盛田昭夫在 1987 年接受采访的时候就表达过:“我们的产品不是挨家挨户问清楚需求再去研发的,我们开发产品不依赖市场调研这种东西。”就是这样的自负让索尼在进入互联网时代时,显得非常不适应,大家都在做用户体验,这使得出现了更符合互联网特质的产品,像MP3 、平板电脑、智能手机。而这些索尼都一一错过了,结果只能笨拙、被动的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