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国西临大海,南毗邻柯枝国(今印度柯钦)。从古里乘船三日到柯枝国,十日到锡兰山国。当宝船抵达海岸的时候,古里国沙米国王盛情款待远方来客。他的船队受到古里国人热情招待。海船上鼓声、锣声、钟声、号角一齐发响,震耳欲聋的声响越过海洋,跨过礁石。海岸边上的古里国人看到了一片接一片的帆船迅速向岸边移动。古里国人已看清了面前的宝船,每艘宝船有几幢屋大,这些船首画着蛇眼的大船黑压压一片,像一座海上城市。
为了答谢古里国国王沙里地,安排筵宴,款待沙里地。席间,他的副手王景弘向沙里地国王提出,为纪念这次远航,在古里国盖一座碑亭,以留作纪念。 沙里地国王欣然同意。这样,他船队的官兵就动手盖造碑亭。经过船队官兵的努力,没有多久,在古里国盖造好了一座中国风格的碑亭,石碑上刻有碑文。
“永乐五年,朝廷命正使太监郑和等,统领大 宝船到彼,起建碑亭,立石云: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 同风,刻石于兹,永乐万世。”
此后他宣读朝廷的旨意,颁诏册封古里国王,并赐予印诰、文绮等物,而古里国国王派遣使至大明朝贡,贡献宝石、金腰带、珊瑚珠、胡椒、木香……
第一次的西洋之行圆满而回,满朝文武都为之欢腾,他也很高兴,很兴奋,这种海上航行的感觉让他很怀念,很喜欢,那些热情的人们,让他魂牵梦绕,还有那一道一道的使命,让他身为一个大明臣子,也可以为朝廷,为国家建功立业,所以他喜欢这种航行的感觉。
万国来朝的感觉,让朱棣很满意,很快他又接到了下西洋的旨意。
永乐五年九月十三 丁,三十六岁的他完成了第一次下西洋后,立即与王景弘、侯显等率船队第二次下西洋,途经占城、爪哇、暹罗(今泰国)、满剌加、南巫里、加异勒(今印度南端)、锡兰、柯枝(今印度西南岸柯钦一带)、古里等国。于永乐七年夏七八月间回国。为此他专程到锡兰,对锡兰山佛寺进行布施,并立碑为文,以垂永久。碑文中记有“谨以金银织金、纺丝宝幡、香炉花瓶、表里灯烛等物,布施佛寺以充供养,惟世尊鉴之”。
永乐七年已丑,他三十八岁 九月从太仓刘家港启航,姚广孝、费信、马欢等人第三次下西洋,奉香花往诣彼国(指锡兰,今斯里兰卡)供养……当就礼,请佛牙(传为释迦牟尼的牙齿,据说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牙齿完整无损,称为佛牙舍利)至舟,灵异非常,光彩照耀……永乐九年七月初九至京师
永乐十一年 癸己, 他四十二岁 偕马欢等人率船队第四次下西洋。
永乐十五年 丁酉, 他四十六岁 率船队第五次下西洋。
永乐十九年 辛丑, 他五十岁岁 偕王景弘、马欢等人率船队第六次下西洋。
如今的他已经五十四岁了,自从永乐皇帝驾崩后,仁宗朱高炽即位,以经济空虚,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动,这种空虚感让他十分的不安,最重要的是明成祖留给他的使命——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在他看来还没有彻底完成,万国来朝的局面才刚刚开始,想要保持这种局面,下西洋还要继续下去,为此他不得不亲自来南京一趟。
“大人,你说太子会答应让你下西洋么?“郑和身边的女子柔声道。
这女子叫水月,取自镜中花,水中月之意,是他的贴身丫鬟,负责照顾他的寝食饮住,以及陪着说话儿解闷,算是他贴心的人。
水月的声音不大,却将郑和从往日的沉思中给惊醒了回来,看了一眼那翠绿的祖母绿轻叹了声,道:“我也不知道,不过当今太子是个可造之才,颇有雄心壮志,性子也有几分成祖皇帝的影子,相信能看到这下西洋给朝廷所带来的好处?“
“但愿如此吧?”水月应了声,语气却有些不肯定。
当今的太子她倒是见过,为人聪明伶俐,但性子却是与当今圣上颇有些几分相似,未必会继续下西洋,毕竟下西洋不是闹着玩的事情,每年要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非雄才大略之主,是万万不敢下西洋的。这些话儿,她一个小小的婢女自然不敢说出口。
马车里随着这番话儿,变得沉默了起来,唯独那祖母绿翠绿的光芒,不时的闪射,动人无比。
…………………………
马年就剩下这么几天了,小景果断的求几张月票啊,都被人超过了,每天早上起来看到这种结果,的确不舒服,你知道的,我一不舒服,就不想码字,不想码字就影响更新哦,呵呵,好了,这个时候的月票还不算紧张,一票两票还能上榜,有保底月票的书友们可以看看用户中心,有票的话可以送上,另外没有票的,只要消费一千三百个阅读币也是可以获得一张月票的,所以拥有月票很简单,投月票更简单!请送上你们的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