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彼此交织(1 / 2)

张英人马损失大半,败退回扬州。眼见孙策由三千兵马增至七千,小疥长成大患,刘繇大怒,便要斩掉张英。左右急劝,这才允其戴罪立功。

当下进行部队调配之后,刘繇亲自率军,并张英,带兵一万四,进驻金牛山,迎击孙策。寿春城由武将陈武,率其余一万士兵把守。

孙策得到张英的四千俘虏,短时间内还无法形成战力。这四千人,原本是扬州驻军。他们的亲戚朋友都在扬州,然后叫他们打扬州,那他们肯定出工不出力。于是,孙策就找了个地方进行操练,暂缓对扬州的进攻。

但是,孙策可以缓,而刘繇并不缓。刘繇逼近了金牛山。形势对孙策极为不利。

就这么野战,刘繇那边的士兵说有一万四就有一万四,而孙策这边,新得的四千俘虏兵一定不能算数,就算是原来的三千士兵,也很难保证他们不会临阵逃脱。因而野战是不行的。

不战而避也是不行的。孙策这边,虽然打了胜仗,但是却士气低下。胜仗所带来的士气,是给前面三千士兵的。也可以说,前面三千来自张邈部队的游兵散勇,基本上算是稳定了。但是,如果不战而避,情况就不同了。那三千人本来就是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乱抢粮食,继而被袁术的军队打散了的。基础不好,留有历史问题。不战而避,很可能浮动军心。而这边又有四千新俘虏。只要退避,新俘虏是一定会逃跑的。新俘虏一逃跑,前面的三千人也必然会有人跟着逃跑。到那个时候,孙策就又变回孤家寡人了。

不能野战,也不能退避,那么,就只剩下了阵地战。而阵地战当中,弓箭又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没有大量的箭矢,就不能射住阵脚,就排不出整齐的队形。而孙策眼下的箭矢的确又不够多。这也是一个极为头疼的事情。

这个时候,周瑜发挥作用了。周瑜道:“刘繇麾下,武将不多。能独当一面者,非张英、陈武莫属。今刘繇领兵在外,寿春必留兵驻守。而张英又逢新败,故留守之人必是陈武。陈武,字子烈,庐江松滋人。少时与瑜曾有来往。可使蒋钦、周泰,带瑜走水路。绕过金牛山,偷入寿春。然后瑜游说于陈武,彼必倒向主公。这边刘繇得知陈武已降、寿春已失的消息之后,军心必乱。必将取道成德、涂中,过长江以至建业。建业、曲阿,尚有薛礼、笮融的军马。刘繇势将负隅顽抗。”

……

孙策大喜,当即按照周瑜之计行事。驱兵至金牛山前,与刘繇军列阵而战。当日天色已晚,两军相遇,仅骂手对骂了几句,便各自宿营无话。

次日,孙策升帐,对众武将说,大家要尽量拖时间。刘繇那边武将不多,估计就是张英一人。千万不要打胜。如果打胜,便是大军交战,己将不利。因此,最好是在不胜不败的前提下,略占下风,给对方以希望。就让这种武将单挑一直拖延至寿春到手。

众将得计,再出来摆阵。这边黄盖出车,那边还是张英。黄盖曾经在渚牛滩与张英战过三十回合,不分胜败。因此,这时黄盖在前三十招仍然全力以赴。同样的不分胜败。三十招之后,黄盖略微收力,便处于下风。但是这下风便一直维持到了中午。

饭后,两军又战。孙策这边换了韩当上场。韩当是生力军,也没有故意进行掩饰。起手十招,韩当就一直占据上风。十招一过,双方相当。二十招之后,韩当又处于下风。就这样战了三百多回合,双方鸣金收兵。

第二日,张英又来挑战。孙策这边悬挂免战牌进行拖延。张英骂了一阵,回去了。午后,孙策列阵,派韩当主动搦战,张英迎上,二人又战了一个下午。

第三日,张策又挂了免战牌。同时注意观察敌军动静。见刘繇的军队并没有强攻的意思,那免战牌就干脆挂了一天。

第四日,孙策撤去免战牌。黄盖出阵,与张英对打。打了十来招,黄盖处于下风。接着又打了二十几招。刘繇那边鸣金收兵了。

……

且说张英回到阵中,谓刘繇曰:“我正占上风,眼看就要捉拿贼将了,为何这时收军?”刘繇道:“大事不好了。人报周瑜领人偷进寿春,游说陈武。那周瑜与陈武,均是庐江人,且是旧识。如今陈武已投贼军,献了寿春。你我后路已断。须得急绕道,自成德、涂中,过长江以至建业。会合薛礼、笮融的军马,尚可以战。此地不可久留矣。”张英一听,道:“我早就说陈武不可靠嘛。”刘繇道:“你什么时候说过,我怎么不知道?”张英气息一滞,没敢再说。

于是,刘繇下令拔营撤军。就在大白天里,就在孙策军营不远之处,刘繇就没有一点担心孙策会趁隙而击。这个原因,不是因为刘繇胆气壮;更不是因为刘繇料到孙策不会进击;而是因为刘繇根本就没有多想。

刘繇笨吗?应该不笨,或者说有点笨。但无论多聪明的人,都有犯糊涂的时候。正所谓关心则乱。刘繇老窝被抄,心已经乱了。心一乱,就什么也不顾了。因此,刘繇才将孙策的大军视若无物。

孙策也的确没有进击。原因还是那个原因,山也还是那座山哟,梁也还是那道梁。还是因为自己的士兵是新得的俘虏兵的关系。

韩当建议,趁刘繇拔营的混乱之际挥军掩杀,被孙策拒绝了。韩当又建议,派哨骑跟随刘繇大军。待其宿营之后,晚上劫营。同样被孙策拒绝了。

孙策这边略微等了等,待刘繇撤离之后,也拔营出动,往寿春城,与周瑜会合去了。

……

孙策就像是做梦一样,从一个相当于流落街头、无家可归的浪子,变成了拥有城池的主人。孙策满足了吗?这个问题并没有产生。如果产生了这样的问题,本着英雄人物的一贯作风,肯定是回答,不满足。英雄,怎么可以满足于这么一点点的小成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