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常情,哪一方巨头,实力膨胀到了一定程度,都会有野心的,比如,曾经独霸山西的阎白川,曾经称霸两广的李德邻、白健生等人,在实力到了某一时期,都有过挑衅中央,取蒋委员长而代之的想法和行动,唐秋离也概莫能免,老友的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这是不可改变的现实,说破了,令人沮丧,但若不说破,又辜负了老友的信赖,张群反复权衡,说道:“介公,可是在担心,东北光复之后,唐某人借此另起炉灶?”
蒋委员长悚然一惊,看了张群一眼,喟叹到:“岳军深知我心啊!”
既然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张群也就没有什么顾忌了,“介公,有此忧虑,并非杞人忧天,如今,唐某人势大,坐拥数百万精锐之师,又在海外打下了大片的地盘儿,外蒙古、中南半岛、东印度、苏俄的远东部分,都足以支撑其另立门户!”
蒋委员长叹息一声,颇为感慨,“养虎为患,古往今来都是教训啊,想不到我蒋中正也会走此老路,重蹈覆辙,倘若他果真另立门户,我们莫之奈何啊!”
张群的眼中,闪动着幽幽的光波,摇着头说道:“介公,诚如您刚才所言,唐某人另立门户,我们也无可奈何,但依我看来,这种可能性极小!”
蒋委员长浑身一震,身体骤然前倾,颇为急切和震惊的问道:“岳军,为何有此断言?”
张群索性敞开了说,“介公,若是唐某人另起炉灶,不在光复东北之后,恐怕在前几年,就有这个本钱了,观其所作所为,似乎致力于在海外开疆拓土,对于国内政治和军事,从来不插手,就凭这一点,我可以肯定,唐某人的野心在海外,如果真的另立门户,也是在国门之外!”
不得不承认,张群此人相当了得,乃才智之士,从唐秋离崛起之后,到如今的种种举动和作为入手,分析得相当精准和到位,他说的是实情,时至今日,倘若唐秋离要取代蒋委员长,成为国民政府第一人,恐怕不是什么难事儿?
中南半岛是唐秋离的重兵囤积之地,两广和滇黔等地,又是他给中央军划定的红线,等于是他的地盘儿,军政大权,各级行政官员的任命,财政税收,工商企业,都写着唐氏的招牌,国民政府干涉不得也不敢干涉,所有呈报的文件,只有照办盖章的份儿。
华北、西北,绵延至陕甘、新疆等地,山东全境到江淮、淞沪、江南各地,无处不是带着那位唐副委员长的痕迹,说好听点儿,蒋委员长是国民政府第一人,实则号令不出蜀地,倘若他兵出中南半岛,用不了一个月的时间,即可兵临重庆城下,偏居大西南一隅的几百万中央军,对他没有什么威慑力,倘若他真的要改朝换代,何必等到今天?
所以,自己断定,唐秋离的野心,在海外,即便是自立门户,也不会与蒋委员长争夺国民政府第一人的宝座,换句话说,可能是人家根本没有把自己这位老友当成对手,不想或者是不屑于,这些话,是张群心中所想,当然不可能全盘抖落出来,怎么着,也要给自己的老友,留点儿尊严和自信心不是?
就是这些话,让蒋委员长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内心里如同开了扇窗户般透亮,整个人也松泛下来,但还有一件事,困扰着他,“岳军,我就是不明白,德国人跟着搀和什么?那个陶德曼甘愿做中间人,其中必有蹊跷啊!”
其实,张群也猜不透德国人,唱的是哪一出儿,东北的战局,唐秋离跟日本人的对阵,跟德国人一点儿边都挨不上,但他负责为老友解惑答疑,便只能从最可能之处入手,“介公,说起来,德国人的举动,的确令人费解,也不会不知道,东北战局谈判,断无成事的道理!”
“因此,只有一种可能,利益,无利不起早,放之四海而皆准,日本人肯定答应给德国人利益,但利益不在东北,那是唐副委员长的底线,志在必得,日本人不会愚蠢到拿东北给德国人,德国人也不会接受,至于是哪方面,就不是我的才智所能揣测的!”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