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愣格河南岸,孙振邦的指挥部里,孙振邦正在看作战科统计上来的伤亡数字和弹药消耗情况。
两个多小时的战斗,外蒙古边防军前沿阻击部队,伤亡兵力达到一千二百余人,其中,有四百多人是在苏军第二次炮火急袭的时候阵亡的,损失迫击炮二百二十余门,两个炮兵旅伤亡三百余人,损毁各种口径的火炮三十五门,合计起来,边防军部队的伤亡人数,超过一千五百余人。
其中,阵亡的士兵人数,为九百余人,让孙振邦难以接受的是,除了四百多名迫击炮兵和一百多名炮兵,死在苏军的炮火之下,其余的阵亡士兵,都是因为防炮洞承受不住苏军炮火的猛烈轰击,被炸塌之后,活活的闷死在里面,光是这样牺牲的军官和士兵,就达到了四百多人。
而苏军的伤亡,根据孙振邦自己的观察,不过两千人出头,他将敌我伤亡的比例,定为一比一,这不是他满意的结果,阵地阻击战,进攻的一方,付出较大的伤亡,是正常现象,除非兵力和火$ ()力极为不对称,虽然战场的实际情况,的确如此,但是,孙振邦认为,自己占据着有利地形,一条色愣格河,抵得上三万兵,因此,第一回合打成这样,他非常不满意。
唯一让他心里有底儿的是,因为战前准备的十分充分,各种弹药的消耗量,还不到十分之一,就凭这些弹药,也能把苏军拖在这里四五天的时间。
孙振邦合上伤亡和弹药消耗统计表,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语气之中,带着疲惫。对作战科科长说道:“马上将伤亡情况以及战斗情况,上报给师长,同时,要在的电报里加上这么几句话,我外蒙古边防军阻击部队,有信心在色愣格河防线,阻击苏军五天以上的时间。”
默默的坐了一会儿,他的思维,又转到战场上,按照常规。苏军的第一次进攻被打退之后,没有一个小时的准备时间,不可能发起第二次进攻,应该利用这短暂的时间,想出一个解决苏军炮击的有效办法来。
用现有的两个炮兵旅。和苏军打硬碰硬的炮战,想都不要想。开炮不过十五分钟的时间。就伤亡了三百余人,损毁各种口径的火炮三十五门,如果对战,孙振邦相信,用不了两天的时间,自己的两个炮兵旅。就没有几门火炮可用了。
唯一可以动脑筋的地方,就是前沿部队的防炮洞和掩蔽部,但是,如何解决苏军炮火。对防炮洞里的士兵杀伤问题呢?
孙振邦的目光,落在地图上,距离色愣格河南岸,不过五里地远,方圆有十余公里的几座乱石山,虽然海拔高度不大,可也是唯一可以利用的地形,正处在苏军炮击方向的反斜面,是苏军炮火的盲区,喊过来一名参谋,说道:“向前沿部队传达我的命令,各个部队,立即将前沿兵力,减为二分之一,其余的部队,马上撤往阵地后方的乱石山。”
“在命令里,要强调这一点,撤到乱石山的部队,挖掘防炮洞,从今天晚上开始,各个部队要开始挖掘乱石山通往前沿阵地的交通壕,所有的土工作业,要在明天上午七点之前完成,命令炮一旅和炮二旅,以团为单位,分散阵地,多修筑几个预备阵地。”
孙振邦知道,自己的命令,对于部队来说,有多大的难度,就是从乱石山通往前沿阵地,五里地长的交通壕,最起码得需要四条以上,否则,根本无法快速的向前沿阵地输送部队和弹药给养,这是个浩大的工程量,没有机械,只能依靠战士们,在二十四小时之内,一锹一镐的挖出来。确切的说,白天根本无法施工,只能在晚上,可以利用的时间,不过是十几个小时。
但他只能下这个狠心,否则,几天激战下来,那些土质的防炮洞和掩蔽部,对于防护苏军炮火的作用,还剩下多少,弄不好,还要活埋过多的军官和战士,孙振邦宁愿战士们多流汗,也不想让他们那样窝囊的阵亡,再者,没有交通壕连接前沿阵地,苏军的炮火延伸之后,增援上去的部队,还不成了活靶子,伤亡会更大。
孙振邦懊悔得直拍自己的脑袋,“你说,刚来色愣格河布防的时候,咋就没想到这一点呢,失误啊!大大的失误!”师长说的没错,这几年在外蒙古地区相对安逸的生活环境,的确磨去了自己许多的战斗本能,和对战场环境的敏锐感觉,没想到这一点,就是个明显的例证。
孙振邦又忽然想到,前沿阵地上,只留下一半儿的兵力,火力密度不够,如果苏军增加进攻的兵力,打不退怎么办,撤到乱石山的兵力,在苏军延伸炮火的封锁下,根本无法及时增援,看着正在有秩序撤离的部队,他的内心,有些犹豫起来,觉得实在是难以取舍。
看看手表,来不及过多的犹豫,苏军停止进攻,差不多快到一个小时了,现在是上午六点五十分,只要再扛过苏军的几次进攻,就能熬到晚上,等交通壕完成,再打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奇怪的是,边防军前沿应该撤离的部队,已经全部撤到了后方乱石山,到了七点十分,预想之中的苏军炮火,却一点儿动静都没有,非但如此,连架设浮桥的工兵,也没看到一个,难道,苏联人吃了一次亏,今天的进攻可就到此结束了?
尽管孙振邦非常希望是这样,自己耗得起也拖得起,但是,他也知道,这只是自己美好的愿望罢了,苏军根本没有伤筋动骨,他马上打电话到前沿阵地各个指挥官,严厉的命令道:“没有指挥部的命令,所有部队都不得出防炮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