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静观势态(2 / 2)

在前世,唐秋离每当看到这段历史的时候,都是百思不得其解,现在,身处在这个时代,依然是感觉到疑惑,实在猜不透南京国府的蒋委员长,是什么想法和从那个角度考虑问题的。

作战计划由冯继武和赵玉和,下达到各部队,就在部队要行动的前一天,忽然接到前沿部队的报告,说是南京国民政府,派来代表,携带重要文件,要求和指挥长会面。

在山海关城内,一座古香古色的院子里,唐秋离和指挥部成员,会见了国府代表,他们一共三个人,让唐秋离意外惊喜的是,代表之一,竟然是军统局天津站站长,自己的老熟人刘成万刘大哥,对这位老兄,唐秋离内心一直很敬重,这位老兄,不像那些搞特工的人,身上总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味道,让人不得不起戒备之心,最起码,和自己的交情是真挚的,对自己的帮助也很大。

两人一见面,那股真诚的热乎劲儿,把另外两位国府代表,看得目瞪口呆,几乎跌破眼镜,心里暗暗佩服,军统局的人,就是神通广大,和这个被日本人恨之入骨,却被蒋委员长颇为器重的血手秋离,早就搭上了关系。

看他俩的亲热劲儿,关系肯定不一般,难怪当初派刘成万作为代表,咱俩还纳闷呢!这事儿,一个大特务跟着掺和啥?原来,上头早有考虑,有了他,和这个杀日本人不眨眼的,血手秋离打交道,安全系数要高得多。

刘成万满面红光,看来,最近的日子混得不错,他的脸上带着自豪的表情,给唐秋离介绍了另外两位国府代表,一位是南京行政院副秘书长秦玉德,一位是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手下的秘书长王汝山,来头都不小,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实力派,还有情治机关,都参与了。

这三位代表来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转交蒋委员长的一封亲笔信,在信中,蒋委员长对唐秋离在东北几年的战绩,大家赞赏,称他为民族精英、国之干才。

唐秋离当然明白蒋委员长可不是个好相与的人,最近在东北这几年,把关东军打的头破血流、损兵折将,把日本政府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东北来,大大减轻了蒋委员长,在华北的军事和政治压力,自己东北不消停,和关东军打的昏天黑地,在华北的日军,就很少搞小动作,让蒋委员长头疼的事情也就少了,可以专心对付朱毛红军。

狠狠夸了自己一通之后,又委婉的表示,因为国府很多大佬的反对,说什么自己来历不明,又是和日本人积怨甚深,恐授予高位,引起日本人的不满,进而挑起中日争端,反而不美,等等,一句话,他蒋委员长也很为难,望唐秋离体谅他的苦衷。

原来准备答应的一个集团军的编制和番号,实难实现,只能给一个师的番号,至于编制,倒是没有提,其中的余地还是很大的,应该是蒋委员长知道自己手下的兵员数量,不好硬性限制编制,那岂不是逼着自己削减兵力吗?精于权谋之术的蒋委员长,怎能犯这种低级的错误。

给予的番号是,国民**军陆军新编华北独立师,师下设旅、团,至于如何设置,由唐秋离自行决断,报军政部备案即可,该师在军事上,受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直接管辖,鉴于目前的形式,调归二十九军节制。

独立师师长唐秋离为中将军衔,旅长为少将军衔,团长为上校军衔,其余各级军官,均按担任的职位,授予相应的军衔,唐秋离和其手下各旅、团级军官的委任状,经军政部签发,由国府行政院副秘书长秦玉德随身携带,并代表蒋委员长,主持授衔仪式。

在信的末尾,蒋委员长提出,独立师在华北做短期休整后,即开赴陕西对红军作战前线,协同张学良、杨虎城,尽快剿灭流窜到陕北的朱毛红军残部,为党国再立新功。

看完这封长得让人眼晕的信件,唐秋离明白了蒋委员长的意思,通篇就是末尾那几句话,才是真正的戏肉,也是蒋委员长的真实意图,前面的内容,都是鲜花和掌声,也是换取自己的部队,去陕北前线剿共的必须筹码,之所以是提出,而不是命令,包含着试探的意思,看自己新收编的这支武装,能否听他蒋委员长的话。

唐秋离对于这位蒋委员长的政治手腕和权谋之术,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一封信里面,把一位政治人物的所有手段,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个国府代表,手里捧着清茶,看着这位年轻人目无表情的样子,都猜不透他的心里活动和变化,按照各自的理解,去推测唐秋离的想法,屋子里静极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