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汉示意李华实自己来讲今天发生的事情。将这个出风头的机会让给这个平日里只知道埋头于图纸、计算和试验工场的儿子。
激动的有些面红耳赤的李华实开始讲得结结巴巴,词不达意。但是渐渐的讲得就无比顺畅了,毕竟都是他一手操办的事情。
众人也从他的讲说当中了解到了为什么李守汉今日如此对待李华实和他的生母。
李守汉今天在几间工场里算是走马观花勉强的将各处情形看了一遍,捡那要紧的东西进行了观察。
后装滑膛枪当即被他拍板,准备大量生产进行对部队的试点列装。不过,却从冯默峰嘴里听到了不同的意见。
“主公,这款新火铳确实是利器不假,但是,较之往常的火铳生产起来却也是麻烦了许多。别的不说,这子铳便是个极为精巧细密的物件。您又要求每支火铳必须配备十个子铳。这样一来。娃儿们便有些忙不过来了。方才属下找他们盘算了一下,这种火铳进行优化之后,成本可以降到十个银元左右。但是生产工艺却是不能减少多少的。这样算下来,一年顶多生产一万支便是顶天了!”
这样的数字还是建立在南中如今有着较为成熟的球墨铸铁制管技术,同时,生产流水线作业方式也是驾轻就熟了。更有佛山的铁匠也不断的复业,加入到军工生产的行列当中。但是,便是如冯默峰所说,打造子铳,解决后膛与枪身结合部气体泄漏问题。都是需要精巧匠人的技术才能做得到。
一番精打细算下来,李守汉很是丧气的发现,以眼下南粤军水陆各军的实力,这一万支的后装滑膛枪生产能力。应对着庞大的需求,当真是沧海一粟。
将红木框的算盘打得噼里啪啦的乱响,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在满足近卫旅的全员换装之后,在陆营各镇、各个混成旅、警备旅,水师陆营和各个舰队的水兵之中选择出几个部队来全员换装。
如今南粤军不算各个混成旅、警备旅之类的部队在内,光是镇一级的单位就已经接近了二十个。除去炮兵部队、卫生营、辎重部队和即将编制到各部的修理枪械火炮的随营工场之外。各个一线作战部队怕不是有一万多支火铳的需求?
“父帅,当年您刚刚打制火铳时,不也是将刀盾兵与长枪兵同火铳兵并列吗?”李华实的话,一句话点醒梦中人。着哇!当年老子可以每个建制单位弄上四成的火铳兵,余下的是长枪兵和刀盾兵,如今,这后装燧发滑膛枪,老子同样可以先行装备少数部队,然后逐步进行推广。嗯,各部的近卫部队和充当斥候尖兵的骑兵们可以先行装备起来。
如此一来,这一万支速射火铳的年生产水平便是勉强可以满足需求了!
大帐算得明白了,剩下的事情便变得好办了。无非是给水师和陆营两家如何分配的问题了。
“每年拨出一千支来给讲武堂和水师学堂!”李守汉当即拍板做出了优先分配给水师学堂和讲武堂的决定。治军先治校,建军先建校。这是李守汉从老人家的军事思想当中剽窃来的又一个精华!须知,便是井冈山那样艰苦的环境当中,老人家也是一直坚持办教导队等培训机构。在江西苏区、陕北,更是大办特办红军大学、抗大等教育机构。建国后搞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更是不惜拿出不少于一个师的苏式装备给院校,让那些未来的指挥员在学校里边便学习掌握了新武器和相关的技术战术。
余下的,则是按照负担任务和北上时间的不同,或是二三百支,或是一百余支,或是几十支,或是一支都暂且不发。
“令兵司给下面发一道公文,领取武器之人必须先到何朝文这里进行培训。把相关的技术战术学好、吃透,能够带出部队了,才能把新铳领回去!”
李守汉很清楚自己手下那群将领是个什么德行,这些快枪被他们领回去。绝对不会撒胡椒面,而是集中起来给尖兵、斥候、近卫等分队当中的一个。至于说是用于决战时为全军打开口子的近卫刀锋,还是给斥候用于短兵相接时的利器,或是让尖兵在两军交战时突然杀出来对对方阵型进行扰乱的阴损暗器,就看各部将领们心理和性格了!
根据李守汉对破轮子的军事理论的一知半解。战争暴力就是火力加机动力。而中国古代的兵圣孙武子也在他的十三篇里曾经多次提到过辎重给养运输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因粮于敌,吃敌人一石粮食,等于节省了自己的二十石。
可是,这样的战术思想在眼下的大明朝,行不通也行不得!
原因很简单。中原各地灾荒不断,李自成、张献忠虽然都已经意识到了稳定牢靠的后方给他们军队带来的不同意义,可是他们尚且不能从自己的后方获取完全可靠的粮草补给。如果再加上南粤军的几十万人马牲畜到战区就食的话,只怕会起到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作用,帮助李自成扩充军队。
再说了。南粤军的伙食标准和作战物资需求,在内地各家军队看来,绝对都是属于败家大少爷级别的水平。人有伙食标准,骡马也有伙食标准,每天要供给的食物上面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镇的人马每天要消耗庞大的给养物资,这些肉食粮食油盐豆料如何能够在中原筹措得到?
所以,还是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可是,几次北上勤王的经历,以及在福建、赣南、广东广西等处剿匪的经验,都让南粤军上下对中原的道路情况极为头疼。往常在南中、两广等地。依托海口河流码头进行大量物资的运输,依赖于四轮辎重车进行的接驳转运,这套行之有效的办法,面对着中原各地的道路情形。被大打折扣,有的地方干脆就行不通!
说起四轮马车,很多人都认为是舶来品,其实从文物来看,秦代就有四轮马车。北宋时期,四轮马车更是广泛应用于运粮。但是。能造的出来推广开来,不表示能继承发展。在中国制造使用四轮马车的历史中,两个问题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第一是转向系统,另一个则是道路。而且这事我还真的给古人说一句,不是中国人懒着修路,也不是不能修好路,问题是一个关内领土都要四百万的大国,靠农业国的国力去修筑遍布全国的道路,实在是太强人所难。就算是毛太祖建立的新中国,也用了三十多年才把三合土的路面铺到了主要的乡镇。再加上各种官吏上下其手从中贪污,道路情况能够好得了才怪。
清明上河图中的也就只能在开封这种特大城市中玩玩了。出了城,离了御道官道,你的四轮马车就抓瞎了。这一点,几次北上勤王过程中,特别是塔山战役期间,面对着辽东地区翻浆冰封的道路,山东各地崎岖起伏不定的道路,严重的影响了南粤军的机动能力,让李守汉父子和南粤军将士吃足了苦头。
如果要提高军队的机动能力,就只能是改善运输条件。可是,李守汉可从来不觉着自己这两下子能超越毛太祖建立的新中国,更不指望自己能短于三十年完成修路工作,但是运输可没法等待,所以,就只能想其他办法。要么就是修路。一开始,也只能延续大明的做法,运输分级,官道走四轮马车,稍微好一点的路走两轮马车,小路走独轮车。不过随着道路系统的改善,能够走两轮马车的道路大大增加,四轮马车更换两轮马车的情况也不短增加,同时由于南中商品广受青睐,运输的压力变得更加大。
正所谓孔方兄促发创新,面对着惊人的利润,所有人都在想办法,最终,一个车夫的建议引发了工匠的注意。这个车夫随口说了一句,如果四轮马车能够拆下轮子变两轮,不就方便多了?
这个车夫没想到的是,他这一句戏言,竟然引发了民间官府科研工作者的注意,大家的思路开始向这个方向集中。最终,河静的科学院凭借雄厚的科研队伍,李华实这个公子哥不惜工本的投入,率先研制出可拆卸的四轮两轮多用马车,并且依靠跟河静制造的联系,迅速试制出来,投入了破坏性试验的环节。
不能把所有的道路都变成通衢大路,那就把自己脚下的鞋弄得厚些!(~^~)
PS: 补上昨天的章节,今天的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