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说起来,这也是老朱心中的真切感受,就一部论语,也能打天下和治天下?
老朱取得这个天下,何等艰难,遇到多少挫折和磨练,只怕是数也数不尽了吧?
刘伯温当即答道:“皇上说的是,这不过是坊间传闻,不值一提。”
“若是真如同坊间传闻那般,这世上岂不是人人记住了论语,都可以得天下了吗?”
老朱微微颔首,是这个道理。
刘伯温心中却是暗舒一口气,素来,刘伯温就知道老朱不喜儒家,没看见儒家的衍圣公到了京城这么长的时间,都一直被冷遇吗?
除了一开始召见了那么一两次,赏赐了些许东西,除此以外,就再也未曾召见过,仿佛这父子俩就不存在一般。
倒是上次,这衍圣公跑去和朝中官吏喝花酒,被直接现场拿获,这事后,老朱也未曾重重处置,只是令其闭门读书。
可是,这大概率是为了朝廷脸面的缘故。
因此,刘伯温知道,此刻只能顺着老朱的话来说。
老朱心中开怀,又道:“伯温呐,这再过几月就到了大明首次恩科之时了,此次恩科,除了以往所考四书五经之外,此次有增设了算术、天文、历史、地理、军事等等科目”
“在这里,这是李善长刚刚拟送上来的条呈,你看看。”喝了一口苦丁茶,老朱将一个奏章递给了刘伯温。
刘伯温当即细看了起来,看着这奏章,心中微惊。
这科举,简直就是大变样了啊!
从参加科举士子的限定条件,和后续的考试科目,都充斥着不同。
而且,这其中针对意味,可以说非常明显。
对于如今民间那些消极对抗朝廷的人来说,这科举直接就是将其拒之门外,简直就是恶意满满。
当然,有人受损,就有人得利,就比如,刘伯温发现,这科举,简直就是为学府士子量身打造一般。
或许来说,对如今的各州府县学的学子,也是极好的。
毕竟这各州府县学的规制,俱是按照学府的模板进行调整推广,和学府大体上来说,几乎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而若是脱离了这个体系,那就有些令人不忍直视了。
不过说来也是应该的,这能入学学府的学子,都极为可靠,对朝廷的忠心,无需怀疑。
“伯温呐,你觉得如何?”老朱不冷不热问道。
刘伯温略微思索就道:“李相此封奏疏,极好。科举之制起于隋唐,今李相对于科举之制创新,令人刮目相看。”
“伯温呐,这其中可有不足之处,不妨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