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龙腾西京 第三百三十六章:朱教授的故事(2 / 2)

朱教授的神色变化别人或许感觉的不是很明显,但是陆遥却是感受得真切,他知道这代表的是什么,他不想把气氛搞得太严肃了,否则朱教授很可能不愿意继续往下说了。

“朱教授,小陆老师的这话我可以替他保证,您不知道,我们天宇寨前段时间被黑心的药材收购商欺压,就是小陆老师联系他的朋友出面,和我们签订的药材收购协议,他朋友给我们的价格远远高出那些黑心商贩数倍,一下子解决了我们天宇寨和周边几个寨子的药材出售问题。”李成民害怕朱教授不相信,马上站出来说道。

年轻人或许有时候说话有些炫耀和夸张的成分在里面,朱教授和陆遥不熟,不能完全相信,但是李成民是一个成年人,他如此说,朱交手倒是信了七分。

朱教授看到陆遥、李成民和在座的所有人都看向自己,长叹一口气,慢慢的说道:“这件事情说来话长,那还是四十年前,我当年随着我的导师来过林贵省两次,参与挖掘了两处古代名将的墓穴,我记得在我第二次来到林贵省的时候,挖掘的是元代一位大将军的墓穴,也就是在那次的挖掘中,我认识了当地的一位考古专家,我和他志趣相投,结成忘年之交,畅谈两天三夜。”

“他的知识之渊博世所罕见,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无一不精,无一不通,在这两天三夜中我学到很多书本上和导师那里学不到的东西,也是在那一次,我的人生从此有了一个大大的转折,我们聊的很开心,即便是挖掘工作圆满结束后,我们依旧保持着长久的书信往来,我认为他才是我人生中最伟大的导师。”朱教授深深的陷入了当年的美好回忆。

“我们的书信晚来一致持续到他临终之前,我记得很清楚,就在他去世前的三天前,他给我写了一份长达数万字的信,也是从那个时候,我就开始筹备这一次的考古活动。这一筹备就是三十年,为了这次考古活动,我查阅了大量的书籍,拜访了全国很多的考古专家,我也求过很多的人。”朱教授说道最后,突然停了下来,看着陆遥。

“朱教授,你的那位忘年之交当时给您的信中究竟写了什么,你为什么又要去求人呢?”陆遥不解的问道。

朱教授顿了许久,才继续说道:“当年他写信告诉我,元军大将贴木格当时来到林贵省是为了征讨一只生活在林贵省十万大山深处的神秘部族,这个部族据说手上有一份可以让人长生不老的办法,你们也知道,华国古代的列为皇帝,无论是贤德也好,昏晕也罢,没有一个人不想要长生不老,永保江山,始皇帝曾经派出徐福远渡重洋,为求长生不老,唐太宗为求长生不老,派人三番五次求仙问道,元代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自然也是如此,当时成吉思汗听说在如今的林贵省境内生活着一支神秘的的部族,他们手上有着一份可得长生的方子,他多次派遣使者前来求访,却不曾想每一派出的使者都是有来无回,后来成吉思汗一怒之下,派遣他最信得过的大将军贴木格远征此地。”

“朱教授,那后来呢?”所有人的好奇心都被这个故事挑动了,苏安然和谈心这两个最好奇的人异口同声的问道。

“据说,贴木格还真的找到了那个神秘的部族,拿到了这个长生不老的方子,可是至于后来发生了什么,贴木格和他的这支千人军队就消失在了十万大山之中,再无音讯,无论成吉思汗用什么办法,都是没有结果,一代天骄最后只能带着遗憾回到了长生天的怀抱。”朱教授慢条斯理的说道。

“难道当时您的那位忘年之交,他知道一些个中原委?”陆遥听到此处,也是百般好奇,他总觉或许朱教授的那位忘年交写给朱教授的信中说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

朱教授赞许的看了陆遥一眼,继续说道:“不错,他告诉我,我们第二次挖掘的那个墓穴就是元代大将贴木格的墓穴,虽然当时其中没有得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但是有一点他却可以肯定,那就是贴木格的确是拿到了那份长生不老的方子,只不过因为一些不可抗拒的原因,贴木格和他的千人军长埋于此地,带着那个秘密一起消失了。”

“……”

经过朱教授两个多小时的解释,众人才知道,原来当时在贴木格的墓穴中,他的那位忘年交发现了一些线索,并且在考古工作结束以后,他把这些东西都写在了一份详细的报告中,上交给了上级,他希望上级领导可以重视自己的这一重大发现,拨下一大笔经费,重启这一次活动。

但是可惜的是,朱教授的那位忘年交所提供的信息太过于粗略,而且这些东西在史书中根本没有记载,偶尔有人提起,也全都是在一些名不见经传的野史书籍上,上级领导很快便驳回了他的请求,甚至为此还批斗了他一番,说他这是妖言惑众,鬼神之说。

没有政府的支持,他只好一个人去研究,可是十万大山,茫茫林海,到哪里去寻找,根本就没有头绪,他坚持了许久,心愿也未能达成,只好在临终的时候把这一切告诉了朱教授,希望他能继续自己的工作。

朱教授为了那份万言信纠结了许就,他的那位忘年交所说的事情的确是太过于匪夷所思,太过于接近鬼神之说,可是他又太过于了解对方,知道他绝对不是一个无事生非、信口开河的人,最后朱教授便应了下来。

也是从那以后,朱教授开始到处的查阅典籍,四处向人讨教学习,无论是有名望的政府考古专家,还是那些民间的传承老人,他一一拜访,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汇集到他的手上,他也开始相信了那位忘年之交的话。

有了信念,他便开始筹划,可是正如同他那位忘年之交所言,这件事情听起来太过于飘渺,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根本就没有人愿意相信,更没人出钱赞助这一次活动,三十多年过去,直到最近他找到了燕京陆家,他们才欣然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