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〇章 皇帝的怒(2 / 2)

见状,宣云锦心下一沉,最后的那是侥幸已经烟消云散,很明显,这泄题的事情怕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四书考的是《中庸》,子日,‘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这句话,宣云锦是依靠着记忆,硬背下来的。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一般来说,论语和孟子是考得最多的,中庸之道对于一腔热血要走上仕途的学子来说并不太适合。

相对来说,这又是比较偏门的考题,很多学子虽然明白其中的意思,却不一定有自己真正的想法。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

正因为它是最高的德行,最高的道德标准,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实行它。

这样说来,中庸之道是不是也只能作为一种理想的道德规范而加以提倡呢?

当然,这些解读是章奕珵说给她听的,宣云锦表示自己理解只能知道个大概,实在晦涩难懂。

想着考生还要以中庸全文的笔调格式写明这话的论点,再阐述自己的想法,当真是不容易。

“鸿雁于飞,哀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宣云锦缓缓的说着,看着皇帝的表情越来越难看,怒气眼见就要冲顶而出。

这是五经中的诗经,《鸿雁》的摘句。

诗经里那么多篇,几乎篇篇经典,首首有自己的寓意。

这几句的意思大概是:大雁成群天上飞,声声哀鸣好悲凉。只有那些明白人,说我辛苦又劳累。但是那些愚昧人,说我骄傲又逞强。

联想到整篇鸿雁的意思,那考题就有意思了。

自私者总是从一已的私利出发,以偏狭的眼光云看人识物,把天下的人和事物全放到私心的尺度下去衡量。

小人物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在于他具有默默无闻、吃苦耐劳、富有同情心、从未有非份之想这些品质。

当然,整篇鸿雁所映射的东西比较多,就看个人怎么理解了。

估计让章奕珵给她仔细解释,能够整整说上好几天的。

不过,小人物的品质,中庸?呵呵,这次的考题也挺相辅相成的。

做好了估计会很出彩,做不好,恐怕就要狗屁不通,自相矛盾了。

宣云锦忍不住暗自考虑着这次考题,出题如此偏门,又夹着为官之道,皇帝怕是真心实意的要选取人才。

不曾想,竟然有人将考题泄露,原本的考题就要作废了。

这样的考题,对通读四书五经,真正理解透彻的学子来说是有益的,若是在自己报复多一些,才华本事真一些,估计要被选出来不难。

“据说案例是一则古井血尸案……”

不等宣云锦细说,皇帝怒气已经绷不住了,突然开口打断:“不用说了。”

“呵呵……”皇帝冷笑一声,气得一把将手中的茶盏给砸在地上,吓了太后一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