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3章 御驾亲征(2 / 2)

贞观俗人 木子蓝色 1825 字 2022-09-29

尤其是高句丽不仅不遵旨,甚至还暗地里勾结漠北薛延陀,拉拢百济、倭国,四下结盟,一心反唐。

中书令长孙无忌当即道,“高句丽、百济、薛延陀都已经在反叛大唐的歧路上越走越远了,根本不愿回头,对付他们,唯有我大唐的铁骑横刀才能让他们知错悔改。”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也表示,“朝廷从去年开始就已经着手准备征讨,如今钱粮器械皆已备齐,兵马也已征召起十万人马,随时可以发动攻击。”

以特进知门下省事的魏征捋着胡子出声,“高句丽、百济等侵袭新罗、伽倻故是有错在先,但我大唐堂堂宗主,就算问罪,也应当堂堂正正讨伐,怎么能偷袭呢?”

“朝廷应当先派出外交使臣前往高句丽、百济,宣旨问罪,如果他们仍抗旨不遵,再正式发兵讨伐,而不是偷偷摸摸的突袭,这有失我大国身份!”

尚书右仆射兼吏部尚书李大亮反对,“魏相,朝廷去年已经派过使者去调查调停,这次封禅各国使者皆至,圣人也亲自召见了高句丽和百济王子,可他们的态度你也看到了,所以如今我大唐发兵征讨,有何不对?”

“至于说突袭,那也只是军事兵法,既然要打,那如何打就都按照兵家战法来,怎么方便怎么打,怎么划算怎么来,难道还要提前通知高句丽,然后双方约定地点,摆开人马对阵?”

说到这,李大亮提醒魏征,高句丽本就实力很强,当年隋全盛之时倾国之力讨伐,也都没占到便宜,所以要对付高句丽,绝不能轻敌大意,为了胜利,别说突袭,就是派刺客去暗杀高句丽王都是值得的。

坐在上首的皇帝眉毛挑了挑,无疑是很认可李大亮这番话的。

外交固然得有,但最终的结果不是靠嘴皮子说出来的,还得是靠打。

魏征保留意见,认为军事固然重要,但首先要以德服人,大唐做为天下共主,得让各国认可。

房玄龄问皇帝,“陛下原拟由魏公挂帅东征,可如今魏公人却还在天南,战事在即,三军主帅不可空缺,还请圣人早做决定。”

李世民无奈点了点头。

放眼当今朝堂,大唐开国将帅们大都还健在,正值当打之年的也是很多,随便选一个出来,都是可以挂帅统兵东征的。但在皇帝的心目中,最适合的人选当然还是秦琅。

秦琅三十出头,却战功着著,他的战功还都是从武德九年开始的,这十五年来,论军功战绩,无人能出其右。

李靖这样的大帅,可战绩也主要是在开国之初,平定东南,以及武德后期,镇守河朔边疆,然后在贞观初败东突厥后也就退下来养老了。

李绩等许多大将,也都是安稳十多年了。

贞观朝比较活跃,战功较多的将领,首推秦琅,然后是柴绍、程咬金、薛万彻、牛进达、苏定方诸将。

厅中一众大臣都望向皇帝。

秦琅本来确实是东征挂帅第一人选,可谁也料不到这位魏公,松州大败吐蕃后,辞职丁忧,然后就不肯再回朝了。

都闲了好几年了。

“圣人,秦相能回来吗?”长孙无忌也问。

“朕已经派许洛仁带百骑去武安州接人去了。”皇帝端起紫砂茶壶给自己倒了杯茶,声音平淡的道。

不过大臣们却都听到这话里有几分恼怒。

看来皇帝也是没法淡定,真的恼了。

房玄龄却还在追问,“就怕许将军未必接的回来,战事在即,总不能主帅却一直空缺吧?”

长孙无忌听出房玄龄话中之意,这是想换帅。

“既然许洛仁都奉旨带百骑南下了,要不了多久肯定能接回秦相公的。”

“圣人之前可是已经下过许多道征召魏公还朝的旨意了。”房玄龄不客气的反驳。

这两位宰相你一言我一语,唇枪舌剑却是互不相让,不知从何时起,曾经亲密战友的二人,如今成了朝中水火不容的关系。

太子承乾站出来劝说两人。

“二位相国勿争也。”他转向皇帝,“儿臣以为魏公并不愿意为东征之帅。”

送你一个现金红包!

关于这点,其实李世民心里也是清楚的,至于说秦琅为何不愿意挂帅,基本上大家都心知肚明。

秦琅的功绩足够高了,他根本不需要再去领兵东征,人臣功绩太高并不全是好事。

秦琅这些年,越来越滑头了。

“太子有何建议?”李世民问承乾。

“儿臣以为,圣人当别择大将为帅,且当早下决定,然后再通知秦相,召他回京与长乐公主大婚。”

李世民对太子点了点头。

“秦琅与长乐的婚事确实不能拖了,若让秦琅挂帅东征,那这婚事岂不是得一拖再拖?朕总不能耽误了长乐,这样吧,这次东征就不用秦琅挂帅了,让他先回来完婚,婚后就留京辅佐承乾监国,顺便多陪陪长乐。”

皇帝缓缓又道,“至于东征主帅,朕打算亲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