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整体推进(2 / 2)

这是什么战法?倘若指挥官被红军全力攻击、被俘,战斗可就结束了。

蒋大人疑惑地一会举起望远镜,一会扭头看看孟遥。

而蒋先云、陈赓以及宋希濂三个队长可不这么看。那撒出去的11个人呢?训练场不大可也不小,半座山地和丘陵呐,里面沟沟岔岔犬牙交错,藏一个人不显山不露水,这可比11个人挤在一起与数倍敌人硬抗便宜多了。

三人到底是天生的军事家,一眼便瞧出了不便宜之处。

蓝军11个人或伏击,或袭扰,或据守,或游斗,一人居中呼应,从而将唯一的堡垒优势发挥到极致。好战术,奇谋略啊!而红军,势必要分兵应之,人数优势也就被一层层削弱。

两个优势,相互抵消,双方劣势顿时凸显。

论单兵,胜负立判。

蒋先云紧皱眉头:“关教官就是一个香饵。”

陈赓点头:“决不能分兵。”

宋希濂却是一声苦笑:“难不成双方就这样互相望着,任鸡犬相闻?”

到底还是伟人,蒋大人看了一会儿,情不自禁地拍起了桌子:“娘希匹,真是出其不意,娘希匹,好!”

龙啸天瞅了半天,还是不得其解,只好扭头问孟遥:“孟兄,可有解法?”

孟遥沉吟半晌,挤出四个字:“整体推进。”

让每个士兵攥成拳头,成为一座移动的堡垒,从而抵消对方可依托的唯一优势,如此胜负天平又将倒向红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无论沿途如何袭扰或游击,最终占绝对人数劣势的一方,只能在敌方强大军团整体推进中土崩瓦解。

这个战术,几年后很快就会被眼前这位蒋大人,成功运用到对苏区的第五次围剿中,从而迫使中央红军走上了后来举世闻名的长征之路。

听到“整体推进”这四个字,蒋大人果然脸上一动。

孟遥暗暗摇摇头。几年后,当德国顾问最后祭出这一战术,不知我们的蒋大人是否还能记得今天这一幕。

倘若记得,却不知他又是否能接受今天的比赛结果。

有一句话孟遥还没说出来。

兵法说,十则围之,五则分之。但问题是,今天的红蓝双方,人数悬殊但却远未到十则围之地步。更要命的是,关军不仅仅是一个指挥官,他还是一名训练有素的狙击手。

但不得不承认,名将就是名将。经过反复推演,蒋先云等人还是很快走上了这条唯一正确的取胜之道。

略有些出入的是,在三个小队整体推进同时,一个看似由突击队员构成的8人小组,集结了红军手中所有冲锋枪,直奔蓝军堡垒而去。可以看出,这一定是陈赓的手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