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抱着目的而来,一心想要请诸葛亮出山,反而违背了初心。
梳理了一下心情,徐庶忽然说道:“孔明隐居山中,可曾关注天下大事?”
诸葛亮道:“略有关注。”
徐庶脸色一正,道:“孔明可知,天子驾崩,新君登位之事?”
听见这个劲爆的消息,诸葛亮端起茶杯的右手,忽然停顿了下来。
虽说诸葛亮一直关注天下大势,可这个时代消息传递极其困难,就连刘备也是刚刚得到天子驾崩的消息,更不用说是诸葛亮了。
故此,骤然听闻此事,哪怕心中一直古井无波的诸葛亮,也不由微微动容。
好在他养气功夫十分出众,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继而皱着眉头说道:“天子正值青春,身体也无大病,却如此突兀驾崩,恐怕此间有不少曲折。”
没有听徐庶诉说经过,只是听闻天子驾崩之事,诸葛亮就能猜测到了很多东西,由此也可以看出,他胸中之沟壑了。
徐庶脸色变得凝重起来,说道:“此间的确可能有些曲折。”
随后,徐庶就将刘备得来的情报,尽数告知诸葛亮,继而叹息:“陛下刚刚成长起来,就遭此横祸而去,新君方才只有六岁,陈文昭当真是好算计啊。”
诸葛亮闻言,眉头微微皱起,也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品着香茗。
徐庶素来知晓诸葛亮才华横溢,忍不住说道:“因为天子驾崩之事,玄德公悲痛欲绝,欲起兵为陛下报仇。”
“士元向主公献计,合纵袁本初、曹孟德,说服孙伯符背弃与陈文昭之盟约,四路诸侯起兵攻打陈文昭。”
“除此之外,还要联合北部鲜卑人,幽州乌桓人,益州夷越各族,七路大军共伐陈旭。”
“不知孔明觉得,此次诸侯伐陈之举,可有胜算?”
饶是诸葛亮多智近乎妖,听说庞统有这么大手笔,也忍不住微微动容。
思量半晌,诸葛亮却是摇头道:“陈文昭大势已成,关中名将如云,谋士如雨,麾下带甲之兵何止百万。”
“纵然七路大军共伐陈旭,也不见得能够功成。”
“更何况,天子以及朝中公卿死于瘟疫,陈文昭拥立新君在先,进爵秦公在后,气势正盛,诸侯起兵也无借口。"
诸葛亮所说好似无稽之言,可细细想来倒也非常有道理。
虽然天下都觉得,天子之死其中还有陈旭的影子,可外人却始终抓不到把柄,空口白话也不能对陈旭进行定罪。
最为重要的是,刘协死后陈旭拥立太子,并且进封秦公,大封麾下文武,关中诸将士气大振,磨拳搽掌,忠诚暴涨。
这个时候若是七路大军共伐陈旭,更是针尖对麦芒,孰胜孰负未可知也。
徐庶想了一下,叹道:“若是七路大军共伐陈旭,都不能将其击败,天下又有何人能够阻挡陈文昭?”
诸葛亮笑了一下,没有接话。
陈文昭虽然据四州之地,麾下兵多将广,又占据险关大川,易守难攻,自保有余。
可如今天下诸侯相互掣肘,宛若战国时期,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是天下没有大变,陈旭想要再度有所进取,却也十分困难。
四国鼎立的局势,也许会持续很久。
两人再次谈论了很久,由于荆州事务繁忙,徐庶不可能在此地待上很久,就准备向诸葛亮辞别。
临走之前,徐庶还是忍不住说道:“玄德公有匡扶汉室之心,孔明满腹经纶,又何必在山野之中虚度岁月?”
诸葛亮摆了摆手,打断了徐庶的劝说,道:“天下大势,与我何干?元直休要再提此事!”
徐庶虽然满心不甘,却也知道诸葛亮性格,也=只能作罢。
送走徐庶之后,诸葛亮却是回到屋内,拿出了一个地图,盯着关中的位置呆愣许久。
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又怎会甘心一直躬耕陇亩?
可如今天下大势如此,以诸葛亮的心高气傲,若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宁可孤老山林。
“益州丢失,凉州平定,陈文昭再无后顾之忧,横扫天下之势已然形成。”
“若其急功近利,妄图在短期之内再灭其余诸侯,尚有可图之机,就怕他死守国门,发展内政,静候天下之变。”
历史上曹操虽然横扫天下,可刘表、刘璋都非成大事之人,诸葛亮出山还能相助刘备崛起,自己也能成就一番事业。
可是现在纵然诸葛亮出山,既不能消灭陈旭匡扶汉室,也不能灭掉其余诸侯。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心高气傲的诸葛亮,才会隐居深山之中。
站起身来,诸葛亮走到门口,遥望天际,轻声呢喃着:“看来,我又要搬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