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股酥麻(1 / 2)

.那一股酥麻

“好久不见。”向雨峰放下咖啡杯,“好久不见,能再见到你,我很开心。”

何采莹端起咖啡杯,目光有些躲闪,她幻想过无数个两人见面时的场景,自然也包括这个男人的直接与霸道在内,可是当事情真的来临的时候,有些东西,却让她无法自主的慌了起来。

何采莹虽然在和向雨峰貌似愉快的聊着天,但心里,却始终想着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男人,如果知道了他还有个孩子,还会如此轻松自在吗?要知道,她与他之间,最大的差距,就是年龄上的距离,当他十五岁的时候,她已经二十二了,而当现在的他即将迈进二十岁的时候,而她却已经二十七了,二十七岁是什么?不是什么,如果做为一个男人而言,二十七岁真的不算什么,可是做为一个女人,二十七却是一个很恐怖的断点。

若是一个二十七岁的女人,找一个三十岁,甚至四十岁的男人,都不会有人说什么,可若是当一个二十七岁的女人所找的男人,比自己小,甚至要小上七岁的时候,那所承受的非议之重,绝对是外人想像不到的。

现在的何采莹正是处于这一个断点之上,但孩子是他的,这一点是谁都无法改变的。有的时候,何采莹也曾想过,就这样地一个人带着盼盼生活下去,这样也许更好,可做为一个母亲,尤其是她懂事的女儿,轻声地问起她,为什么幼儿园的其它孩子都有爸爸,就她没有时,何采莹的心就像被鞭子抽过一样的难受,也正是因为如此,何采莹最终还是选择了与他见面。

只是,面前这个除了滥情地有些不话这个缺点以外,其它的条件都是那般优秀的小男人,在知道二十岁的他,已经是一个孩子的父亲时,不知道会怎么样?何采莹不知道,她甚至会想,在他知道盼盼的存在时,会不会吓得落荒而逃,毕竟在二十岁的这个年纪,还是一个无法能够把责任这个东西与二十岁联系在一起。

何采莹喝了一口咖啡,似呼像是只有咖啡杯中的苦味才能让她的情绪稍稍平静一些。

“你在听我说话吗?”向雨峰见何采莹的神色有些……嗯,不在这里的模样,便问了一句。

何采莹放下咖啡杯,说道:“你能给我介绍一下《献给爱丽丝》这首曲子吗?”

向雨峰一愣:“嗯?什么?”

他没有听明白,他当然没有听明白,因为,连何采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突然地冒出来一句这样的话来。即使她想要叉开话题,也可以找点别的,但话即然已经说出口,总是要继续的。

“我非常喜欢这首曲子,尤其在我知道,这首曲子是贝多芬献给某一个女孩子的时候,可是我只知道这么多,我想你是不是可以告诉我一下。”

向雨峰的身子微微后靠,他望着何采莹这个女人,他知道这个女人在躲着自己,不仅是在眼神上,更是在话语上,向雨峰心中叹了口气,不管如何,能够相遇就是最好的事情了,其它的,暂时先放下吧,一步步地来。

“《献给爱丽丝》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其钢琴小品。贝多芬是集西方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乐派之先河的伟大作曲家。人们都比较熟悉他的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和歌剧等大型作品,但是,他的为数不多的器乐小品,也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钢琴小品《献给爱丽丝》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首。但乐谱发现于1867年,因此贝多芬生前并未发表。关于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有许多种说法。其中受到广泛认可的观点则认为这首乐曲可能是作者四十岁时(1810年)为他的学生,名叫伊丽莎白?罗克尔的女高音歌唱家所作。伊丽莎白?罗克尔是德国的女高音歌唱家,也是男高音歌唱家约瑟夫?奥古斯特?罗克尔的妹妹。1807年,14岁的伊丽莎白跟随哥哥来到维也纳,很快就被贝多芬所接纳,成为他身边数不多的朋友之一。伊丽莎白后来嫁给了贝多芬的朋友。贝多芬在创作这首乐曲时,两人保持着亲密的友谊,显然这首曲子是献给她的。那段时间里,在贝多芬的生活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叫爱丽丝或伊丽莎白的其他女子,爱丽丝是伊丽莎白的昵称。可以确认的是,贝多芬十分喜欢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