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五章 制度 下(1 / 2)

战国征途 木林森444 1831 字 2022-09-28

而高原所设计的内阁制度。[燃^文^书库][]从理论上说。确实是解决君相之争的最好办法。一來是明确划分了君相的权力。各付其责。各司其权。互不干涉;二來取消了国相开府治事的权力。以内阁取代了国相府。但内阁是直接对国君付责。内阁首相仅仅只是內阁的最高官员。并不能決定內阁官员。或六部官员的任免权。从而也就无法控制內阁和六部。失去了掌控朝中大权的机会。但国相仍然有**处理军国大事。并监督官员们实施的权力。可以说行政权力并沒有被削弱。当然那些一心想独掌大权的野心家是除外的;三來国君用不着过多的干涉国相行政。只要控制好了最后的行政批阅权和人事任免权。就能够牢牢的控制权力。不必担心被权臣架空。因此可以说是各得其所。

尽管淳于博和张良都知道。不存在绝对完美的制度。更多更快章节请到。因为再好的制度也是有空子可钻。同时也需要由人來执行。如果执行不到位。再好的制度也沒有用。

但从制度上來说。高原制定的这一套內阁制度。确实是相对最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那怕是一个才智平庸的君主。只要不是完全弱智。依照着这一套制度进行实施下去。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題。而如果是遇到有为之君。则可以充份的发挥这一套制度的优势。充份放权。到是能够有一番大做为。

虽然淳于博和张良都是见多识广的人。但对这样的一套制度。两人也找不出一点问題來。因此淳于博点了点头。道:“武安君。我看这内阁制度完全可行。”

张良也道:“是啊。想不到主公竟然能够想出这样一套制度來。实在是令人佩服。”

高原笑了一笑。。。內阁制度可是中国古代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并且不断的完善才制定出來的行政管理制度。从明初就开始。到明中期基本完善。然后一直运行到淸末。又不断的修补完善。前后接近五百年。是中国古代持续最长的政治官职制度。而明淸两代。都沒有出现过能够架空皇帝。撑控朝中大权的权臣存在。无论是明朝的严嵩、张居政。还是淸朝的和坤。都沒能够真正的架空皇帝。撑控住实权。实行了内阁制度。自然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而在这个时代。內阁制度虽然是一个极为先进的政治制度。不过仍然在这个时代的社会发展范围以內。

不过实行內阁制度。仅仅只是高原制定的新的官职制度的一部份。还有其他的很多内容。

在内阁以外。。。设置御史台。付责监督、监查文武官员的行为、施政。御史台的官员由君主直接任免。并只对君主负责。设御史大夫一名。为御史台的最高官员;下设巡察御史。每郡设一名巡察御史。主要付责主管巡察地方政务。官员行为;另设御史若干。

设立监察机构。是每个国家都会做的。因此高原设立这样一个机构。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另外高原还设立了一些其他机构。做为对六部工能不足的补充。分别是太仆。掌管宗庙祭祀;宗正。掌管王室宗族事务;内府。掌管王宫的财政;大鸿胪。掌管外交事务;大理寺。掌管审问官员的刑审;中郎将。付责王宫、王城的警卫;卫尉。付责各部、司官署守卫。锦衣卫。付责情报收集。

这些机构有些是现在各国己有。有些则是新设立。未必都要马上建立起來。高原只是将机构的名称和职能先确定下來。等到需要的时候。再逐步建立。六部加上这些机构。基本可以覆盖一个国家的所有事务。

而另外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将官职分为职、阶、爵三种。

“职”也就是官员俱体付责的事务。掌握的实际权力。向内阁、六部、其他机构。均属于“职”的范围。

“阶”则是表示官员的等级高低。也就是衡量官员大小的标准和俸碌高底。但并无俱实职责。在这里高原引入了九品官阶制度。将官员的等级分为九品。而毎品又分正从两级。每级又分上下两等。因此实际是将官员的等级扩大为三十六级。而每一级都还有相应的官阶名称。更多更快章节请到。并分为文阶官和武阶官。

文阶官

正一品上太师下太博

从一品上司徒下司空

正二品上金紫光禄大夫下银青荣禄大夫

从二品上光禄大夫下荣禄大夫

正三品上资德大夫下资善大夫

从三品上正奉大夫下通奉大夫

正四品上正议大夫下通议大夫

从四品上大中大夫下少中大夫

正五品上中议大夫下中顺大夫

从五品上朝请大夫下朝散大夫

正六品上奉政大夫下奉议大夫

从六品上奉直大夫下奉训大夫

正七品上承德仕下承直仕

从七品上承务仕下承务仕

正八品上文林仕下翰林仕

从八品上从事仕下承事仕

正九品上授职仕下修职仕

从九品上登佐仕下议佐仕

武散官

正一品上龙虎卫上将军下金吾卫上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