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零章为官之道
大明的读书人被人尊敬,其实不仅仅是因为读书人的地位高,其中就有一部分是迷信因素。
古人认为认为读书人就是天上的文曲星,是不能得罪的。他们把读书人视为神明,毕恭毕敬,连土匪山贼对他们都很尊敬。
劫匪们多出身草莽,他们对读书人存在深深的敬畏,要是有个读书人愿意留在山寨入伙那是烧高香的事,读书人要是不愿意留下他们也不会为难,毕恭毕敬的送下山去。
万一得罪读书人,别说官府不答应,就是他老娘和老爹这一关也过不去,非用鞋底子抽死他们。
读书人惹不起啊。
这一切,都随着读书人被贴上了标签,比如说后世的专家变成了专家,教授变成了叫兽,这并不是世风日下,也不是人心不古,纯粹是他们自作自受,因为他们为利益集团发声,在现在的经济社会中,因为那些专家和教授有知识、有文化,有声望,于是,信口雌黄,颠倒黑白。
大明虽然尊重知识,可是读书人却把老百姓当成傻瓜来欺骗,当这些违反客观规律的言论,就是一锅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不可否认,大明的读书人不全是坏蛋,还是有不少人有理想,有抱负,也确实是想着修身齐家平天下,可奈何,吃人饭不干人事的太多了。
这个阶级已经被玩坏了,就像后世的专家,现在他们在发声,老百姓已经不认可了,就算是正确的,也会有人来质疑。
因为,无良专家和教授,已经透支了这个群体的公信力。
崇祯的关注点从来没有这些问题上面,他从天津上岸以后,就拉着全旭同车而行。
“辽东人口有三百三十万户,一千四百万人?”
人口就代表着力量,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后世的以色列不是五六百万人,而是六七千万人,那么以色列绝对可以发展成一个超级大国。
可惜,没有人口,一切都是镜中花,水中月。
“回禀陛下,正是!”
全旭对于这些数据其实早已了然于胸,一千四百万人只是辽东的人口数量,如果算上台湾、琼州府和吕宋,全旭治下的人口将是两千三百万人左右,与同时期的法国人口相当。
崇祯长长叹了口气,他现在不知道怎么了说了。
用他心里的想法,仅仅是打个盹的功夫,辽东已经奇迹般发展了起来,就像建奴在辽东,简直不可思议。
现在的辽东虽然没有表现出来危害性,可问题是,谁敢保证辽东会不会和建奴一样?
全旭淡淡的笑道“陛下,你放心,辽东不是建奴,辽东是大明的辽东,前提条件,内阁要给辽东足够的尊重,朝廷需要粮食、钢铁、包括银子,都可以,前提是足够的尊重!”
加入辽东,其实也需要宣誓的。
崇祯三年到崇祯五年,那个时候,加入辽东的誓词“还是我将忠实地效忠皇帝陛下,以及武威侯的后嗣和继任者,我将切实遵守辽东的法律,履行作为辽东公民的责任。”
然而到了现在,加入辽东的宣誓则变成“我在这些郑重宣誓,我将支持及捍卫辽东宪法和法律,对抗国内和国外一切敌人。我将真诚地效忠辽东政务院政府。当侯爷要求时,我愿为保卫辽东拿起武器;当侯爷要求时,我会为政务院政府做非战争性之军事服务;当侯爷要求时,我会在政府官员指挥下为国家做重要工作……”
在后世虽然说宣誓就相当于放屁,可是在这个时代,宣誓,还是有着强大的约束力的。
崇祯又问道“辽东有三千多座学校吗?”
“应该有吧,具体多少我还真不知道,不过我可以去查!”
全旭自然也没有说实话,辽东虽然名义上是一镇,也就是一千户百姓,必须建立至少一所小学,这只是规定,有的地方一千多户人未必可以建一座学校,可是很多地方,都是四五千户才有一所学校。
多少座学校,并不代表教育质量多少,比如说金州第一小学,作为金州最早的第一座小学,是在崇祯三年的九月份第一届开始招生,学校占地面积约一百四十余亩,有四百米标准跑道,有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场、形体室、标本室、图书室、室内篮球室、喷泉、以及名人馆等等,现在这里拥有八十七个教室,五千六百余名学生,三百零五名教职工。
凭借着辽东金州第一小学的规模,完全可以秒杀大明的国子监,当然这只是一座小学,教育方面的质量是没有办法与国子监相比的,毕竟,等级不一样。
金州城不仅仅有公立小学,现在还有一些私立学校,事实上,辽东对于办学的审核要求并不算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