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历1647年,大明永历元年,正月十一,肇庆府城上空飘扬着一面大旗,大旗正中一个斗大的红体‘明’字分外显眼,十里之外的行人都能清晰的看见。
在它的两边,紧挨着还有两面略低一点的白底黑字的吊杆旗,两面长条形的吊杆旗上分别书着四个狂草大字:驱逐鞑虏,克复中华!大字笔法苍劲,力透纸背,似乎要将满腔的悲愤,喷洒在这三尺白布之上。
远处,一片又一片黑压压的流民群如潮水一般漫了过来,几十个维持秩序的城门守卒被冲得东倒西歪,带队的守门把总满头大汗的从人群中挤了出来,跳到城门口旁边的一块大石之上,用力地挥舞着手臂,高声呼喊:“阁部大人说了,所有人都可以入城,不要挤,也不用急,鞑子还离得远呢!”……
他的呼喊声并没有持续多久便淹没在了流民们的哭喊声中,流民们衣衫褴褛,扶老携幼,携带着仅有的几件值钱的家什,拼命地向城内涌去,他们中大部分人已徒步逃亡了几日,十几日,虽然早已筋疲力尽,随时都有可能倒下,但仍旧紧咬着牙关,拼着最后的气力,只为挤进这座坚城,保全自身和家人的性命。
肇庆府城是南明永历朝的临时都城,背靠北岭,面临西江,上控苍梧,下制南海,北部为北岭山地和西江古河道形成的沥湖,中部为河谷冲积平原,东西两端重峦叠峰紧锁江流,形成三榕峡、大鼎峡和羚羊峡,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雄关,也是广东少有的几座坚城之一,整个粤西之地若是还有能阻挡清军铁骑的地方,也只有这里了。
在这个人命贱如草的乱世,在汉人亡国灭种的威胁之下,粤西的几十万军民百姓把最后的一丝生的希望寄托在了它的身上,只是肇庆城能承载得住他们的希望吗?
逃难百姓的哭嚎哀叫之声,一片一片,升腾而起,清晰地传到了城头,在驱逐鞑虏,克复中华的苍凉大旗之下,一个眉关紧锁,面色肃穆的老者正凝神立在城门垛口之上,看着城下流民们的悲惨之状,心情沉重,眼眶泛红,脸现悲容。
他方面阔口,浓眉朗目,穿着绯色常服,头发罩着一顶网巾,颌下飘着三缕髯须,静默之中,自然的透出了一种威严。
脚步声响,兵部侍郎,京营提督,一代名相张居正的曾孙张同敝持剑急步上城,在老者身后站定,揖身一礼,皱着眉头轻声道:“阁部,学生已照着您的吩咐,从府库里调了三千石粮,并将粥棚和住处建了起来,只是在督办过程中,朱制台似乎有些不情愿,不想配合学生。”
“哼!”老者回过头来,原来他就是东阁大学士,协理京营戎政大臣翟式耜。
翟式耜看着张同敝,冷声道:“不情愿也要情愿,不管如何,百姓们都要被安置好,绝不能让他们忍冻挨饿。”
张同敝目光炯炯,抱拳应答,声音低沉有力:“谨遵阁部之令。”
翟式耜点了点头,又道:“前方军情如何?”
张同敝嘴唇撸动了几下,欲言又止。
翟式耜轻声一叹,道:“不用瞒着老夫,说吧。”
张同敝低着头,道:“就在刚刚,副将张友德弃守三水……率部投降了……”
翟式耜听完后,脸色泛上了一层青紫,牙关咯咯直响,深吸了一口气后,方才恢复了平静:“还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