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西游记 第七十二章:佛祖运转慧目,查探猴王破绽(2 / 2)

如来佛祖便道,“菩萨但讲无妨。”

这菩萨问道,“弟子在那五指山下,隐隐曾见到圆光之影,彼时还以为是六字真言金贴,亦或者五指山本身所化。”

“如今听佛祖说孙悟空心中藏有佛性,仔细回想,才发现当时所见圆光,分明是孙悟空无意中泄露。”

如来佛祖同玉鼎道人听了菩萨疑惑,皆是一愣。

六字真言乃是佛门总纲,五指山是如来佛祖手臂变化,若有圆光之影,倒也说得过去。

只是观世音菩萨却说,祂当日在五指山下,所察“圆光之有”,或为孙悟空泄露。

玉鼎道人直摇头道,“孙悟空虽已弃道从释,却并未获得你佛门正果,如何能够有圆光在身?”

“菩萨莫非眼花?”

道人口不择言,忘记了之前,警告过自己不可作死,直接开口取笑观世音菩萨。

菩萨轻轻一瞥这不着调的道人,目光中大有深意,道人只觉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浑身冰凉。

瞬息间噤若寒蝉,再也说不出半个字。

如来佛祖却若有思索,睁开慧眼,看向了匆忙赶路的取经人,特别是孙悟空的身上。

那壁厢孙悟空领着李玄奘长老,正在大路上匆匆赶路,忽然觉得浑身一紧。

祂暗运元神,查遍周身,隐隐发现有一道目光,在自己身上不断地来回巡视。

本以为是那躲在暗处的六耳猕猴,发现自己没有被取经人赶走,心里着急,才没掩饰目光,大着胆子查探情况。

只这大圣细细体会,远眺而来目光中,却藏着一股宏大意志,还有圆满无漏之像。

分明是佛门当中,至少亦是佛陀级别的绝世强者,才会有如此这般气象。

那六耳猕猴何德何能,只不过是一介妖王,虽然依仗神通,能够窃听周天,知前后,万物皆明。

纵然也能够偷听到佛祖在灵山讲经,却无修佛之念,哪里有什么佛心,能够圆满无漏?

否则《西游记》原著中,这六耳猕猴,也不需要想着,趁孙悟空被唐三藏赶走之时,混入取经队伍中。

等到了西天灵山大雷音寺,骗取一个佛门的正果。

孙悟空察觉窥视目光,并非是六耳猕猴,心中顿时掠过如来佛祖金身。

急急忙忙收敛念头,不敢泄露,唯恐被那灵山中,展开慧眼,能够看遍三界,堪破一切虚妄的如来佛祖识破虚实。

如来佛祖目光在孙悟空身上停顿片刻,没有发现明显破绽,只好收回不再注视。

只是孙悟空最开始情绪激荡,还是被佛祖察觉出来一点真相,不由暗觉奇怪。

遂开口对观世音菩萨,还有玉鼎道人道,“这猴子虽极力隐瞒,还是无法逃避我这双慧目观察。”

“确实正如观世音菩萨所言,那猴子身上,有一股藏而不漏的圆光幻象。”

佛祖嘴角轻轻扬起,似是发现什么有趣事物,好笑道,“这猴子身上,甚至还有一股圆觉之意……”

圆觉者,又名无上觉,指无论智慧,还是功行,都已达到最高,最圆满的境地。

乃是成佛根本。

玉鼎道人来自于《宝莲灯》世界,和佛门关系并不密切,并不知如来佛祖这番话深意。

观世音菩萨却大吃一惊。

佛门有“十二圆觉菩萨”说法,专代指佛门之中,十二位有望成佛的菩萨。

乃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静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

或曰“观世音菩萨”之修行,乃是诸菩萨中,数一数二者,为何不在“十二圆觉菩萨”行列?

彼普眼菩萨者,便是观世音菩萨之异名。

因其大慈大悲心肠,闻声救苦,消灾解厄,有求必应,谓其慈眼普观一切众生,是“普眼”也。

观世音菩萨纵然有圆觉之意,也是想象不出,那孙悟空,并非佛门中人,如何能够圆觉?

祂念头一动,开口询问如来佛祖道,“弟子问我佛,孙悟空如何圆觉?”

玉鼎道人在一旁听见观世音菩萨询问,心头蠢蠢欲动,很想开口解答这个问题。

只是祂方才被菩萨冷眼扫过,心里犹有余悸,因此不敢轻易开口答复。

如来佛祖灵觉何等强大,察觉到玉鼎道人心态,转头向这不停作死的道人望来。

观世音菩萨见佛祖没有开口回答自己疑惑,反而看向玉鼎道人,同样转妙目,落在玉鼎道人身上。

玉鼎道人见状,伸手掩在唇边,干咳一声道,“孙悟空取经成功之后,能够成就斗战胜佛,可见祂智慧通天。”

“取经之路,不过短短十几载时间,孙悟空弃道从释,也只有十几载而已。”

这道人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似是对孙悟空成就,带着某种“与有荣焉”心态。

越说越兴奋道,“唐三藏得了乌巢禅师的《多心经》后,一知半解不明所以时,尚且需要孙悟空为他解读……”

如来佛祖和观世音菩萨,听玉鼎道人阐述,仔细沉思,却不约而同摇摇头。

玉鼎道人嘴里声音戛然而止。

只听得如来佛祖道,“玉鼎道友猜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此有所荒谬。”

这正是,“悟空心存善念,反而暴露疑点”。

也不知道如来佛祖为何说玉鼎道人猜测错误,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