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是孙文台的长子,据闻年不满十四,便跟随其父行军作战,想来是继承了那位江东猛虎的作战风格。”
“果然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就连主公都私下里暗自感叹,狮儿难与争锋也!”
郭嘉哈哈一笑,脸上满是讥讽,无奈却力气不佳,笑到最后变成了几声咳嗽,只好尴尬道,“想不到文若亦揶揄至此,你是想说,孙策下场亦如孙文台乎?”
荀彧一呆,直接否认道,“这可是你郭奉孝说的话,可别赖在我的身上来!”
郭嘉淡淡一笑,并未作答,伸手又向荀彧递出了另外一张纸条。
荀彧哑然,低头继续看向第二张纸条。
“宫中道士,接二连三,三五成群离宫,结伴南下,虽行动诡异,但查其踪迹,皆向江东而行。”
看到这里,荀彧心中陡然一震,再也无法保持淡然的神色,转头望向郭嘉。
郭嘉点了点头。
荀彧暗自轻叹一声,问道,“主公知道了此事没有?”
郭嘉不可置否,反问道,“自然,一切机密,皆悉数报于主公,然后才会分发给各个主管的官员和下属。”
荀彧目光投向深深皇宫,露出不解神色。
陛下,你究竟想要做什么?
对荀彧来说,最近一段时间中,那位深居在皇宫当中的天子,每一次的行动,都让人无法理解。
他虽然对天下的道士,在不知名人士的号召之下,从天下各处,纷纷前来许昌,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因此而心存忌惮,还以为天子刘协,虽然还依然年轻,但却犹如秦始皇和孝武帝一般,想要追求什么长生不老,所以才会莫名号召天下的道士进宫。
而曹操又对这种情况一言不发,让荀彧更是心存不安,谁知就在准备想要进言的时候,又发生了这样的变故?
荀彧伸手捏了捏鼻梁,终露出疲惫的神态,询问郭嘉道,“宫中的道士们,已经离去的占了几成?”
郭嘉道,“十成已经去了七成有余,按照我的推断,此事的背后另有他人在暗中设计。”
“估计到了最后,这几个月云集而来的道士,近乎会走的一干二净,只有少数几位才会留在宫中。”
身为天下顶尖士族的代表人物,荀彧自然知道,当年太平道起事,和宫中先帝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对于天下道士云集许昌,丝毫没有感到惊讶。
天下豪强做大,本朝每一代的天子登基时,又都只是冲龄,因此需要引援各方力量,对抗权臣和官宦。
但士人和豪强的力量何其的强大,就连两次“禁锢之乱”,都无法打破他们对朝政的把持,所以先帝一时冲动之下,才会想要和太平道勾结的行动。
结果可想而知。
最终并没有像先帝设想的那样,一举打破豪强的强势,反而在黄巾军的攻击下,朝廷威严扫地,各地的豪强力量,变得比原来更加的强盛和庞大。
并且还摇身一变,成为了割据的诸侯。
幸亏先帝已经死了许多年,否则看到现在天下的形势,说不定还要再被气死一次。
他的两个儿子,少帝和现在的天子,一个被董卓下手废除后,还让人鸠杀身亡;一个先后变成董卓,李傕郭汜,到现在曹操手中操控的傀儡天子。
这是何其悲哀的事情?
荀彧指尖划过手中的纸条,脑海中念头不断涌现,沉声道,“奉孝还有什么消息,全都一并说来便是。”
“何必如此遮遮掩掩,一点都不痛快呢?”
果然看到郭嘉从怀中拿出第三张纸条,但在递给荀彧之前,却有些狐疑不决道,“这件事情还有一些蹊跷,就连我都无法确定,文若替我判断一下,究竟是否有联系?”
荀彧一手夺过郭嘉手中的纸条,目光一缩,只见上面写着一行字道,“孙策之妹,疑遭人施以厌胜,昏迷近十日而未醒!”
荀彧思索许久,依然一无所得,只好摇头道,“我记得孙文台的小女儿,今年还不足九岁?”
“如此稚童,远远尚未成年,依然还有夭折的可能性吧?”
说到最后,就连他自己都有些无法相信,语气变得有些迟疑起来。
郭嘉神色严肃,低声道,“文若是否还记得,太平道人于吉,在江东传道的事情?”
荀彧闻言神色大变,顿时想到了最为担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