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要修改孔孟之道(2 / 2)

大宋将门 青史尽成灰 1560 字 2022-09-28

他们就像是最暴力的园丁,强迫每一个学生,按照他们规定的方向成长,无论想法还是作法,都要按照他们的标准来……这也就难怪在一两百年之后,程朱理学一统天下,整个中华的创造力就被彻底扼杀了,万马齐喑,沉沉西坠,可以说是遗祸千年,害人不浅。

赵祯的触动很大,他不停念叨着“无友不如己者”这一句。

按理说,文彦博的讲解已经能说得过去了,可小太子认为孔夫子势利眼,赵祯反复琢磨,却也未必是错。

竟然还有那么一些道理。

明明就是找比自己强的人做朋友,肯定有功利性吗!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再仔细想想,这也是人之常情。

谁不想交比自己本事大的朋友,或是得到提点,或者得到帮助,总而言之,是有好处的。

孔老夫子说这话,也是没错的。

只是孔孟门徒,不敢承认自己的祖师爷有务实、世故、俗气的一面,非要用高尚的理由去包装,非要把一句寻常的见解,当成奉行天下的大道,变成不可撼动的金科玉律,这样一来,就难免会遭到质疑。

赵祯在好奇之下,把小太子叫到了身边,他随手翻起论语,突然又看到了一段——“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赵祯大体介绍了一下意思,就去问小太子的看法。

小家伙眼睛瞪得很大,穿上好看的衣服,出去游玩踏青,吹风吟诗……他高兴了,“就像王先生,带我们去玩,摘葡萄吗?”

赵祯愣了一下,真没想到,王宁安居然按照圣人的方法在教育孩子……对了,既然孔老夫子也是喜欢游玩踏青,喜欢引吭高歌,吟诗作赋。

那为什么他的徒子徒孙,反对皇帝出宫迅游呢?

完全没有道理啊!

他们是背叛了祖师爷啊!

赵祯仿佛发现了宝藏,开心大笑,“对,就是去摘葡萄,等明年的时候,父皇陪着你去怎么样?”

“好啊!”

小太子笑得十分开心。

赵祯仿佛找到了一个宝藏,他不断询问儿子的看法,结果小太子往往语出惊人,彻底颠覆了赵祯的很多既有想法。

也难怪龙昌期会愤怒,甚至责罚太子,这些话乍听之下,的确离经叛道,诽谤圣贤,可再仔细想想,也未必没有道理。

小孩子的眼里,干净而纯洁,没有乱七八糟的念头,更没有既有的定见,往往出人意表,赵祯很享受这种感觉。

转过天,赵祯把王宁安叫了过来。

不无兴奋,把自己的发现告诉王宁安,王宁安也把狗牙儿对郭巨故事的反应,告诉了赵祯,两个父亲居然交流起育儿经了。

谈了好半天,王宁安才若有所思道:“陛下,臣觉得自从汉唐以来,儒家都有一个趋势,就是努力让所有人都变成一样,都按照所谓的圣人之道去做,千人一面,万众一心,对待孩子尤其如此,不准他们有别的想法,一切都要在儒家的经典之内打转儿。”

赵祯点头,却又疑问道:“王卿,这样有什么不好?如果声音太多了,天下会乱的。”

“陛下说的是,我中华千年以来,疆域辽阔,物阜民丰国运绵长,冠绝其他各国,固然值得骄傲。但是过犹不及,一旦所有人的想法都一致了,那么遇到困难,就没有人能拿得出办法了。”

这话有趣,赵祯陷入了思索,可不是吗!

在任用王宁安之前,不论是对付西夏,还是辽国,无论是国库空虚,还是武备松弛……满朝的大臣,能拿出的办法有限,作为也十分寻常,根本解决不了核心问题,只能看着国势一天天沉沦。

可任用了王宁安,他从来不安常理出牌,所作所为,出人意表,但却是成效斐然,业绩摆在哪里,谁也不能否认。

为何天下只能出一个王宁安?难道别人的才华都不如他吗?

“看起来问题出在教化上面,只是千百年传承,哪怕朝代兴衰交替,孔孟之道也是万古不变啊!”赵祯哀叹道。

王宁安道:“陛下,臣以为孔孟之道不可废,当却可以改!”

“哦,那要怎么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