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 / 2)

所以大汉的土地地力,在连年的种植之下不可避免的会下降。

这种情况下,就得进行休耕。

然后淳朴的百姓们就发现,土地上种植大豆的话,不但不会降低地力,反倒是会有效的增肥。所以休耕的土地,一般都会种上一季的大豆。

王霄想要让百姓们更多的种植大豆,自然不可能用行政手段,只能是用经济方式来刺激农民们主动种植。

不过在王霄也得为这些大豆找到足够的经济价值,否则的话每季度不断的收购大豆却只是用来喂马的话,会让大汉的经济破产的。

而在这个时代来说,大豆最大的经济价值,那自然就是通过压榨制取植物油了。

华夏百姓常年缺乏油水,只吃碳水化合物的话,肚子里没有油水一顿能吃上一斤。

王霄的确是在想方设法的增加养殖规模,可相比起数千万人口的大汉来说,没有工业化的养殖能力,根本无力为所有人提供足够的油水。

而大豆就是非常出色的一种替代油脂来源。

所以少府已经在各地开设大量的榨油坊,收购农民手中大豆之后榨油,再卖出去把收购大豆的钱赚回来。

王霄没想通过这个发财,所以售价并不算高。基本上就是把收购大豆的钱赚回来就行。

而榨油之后剩下的油渣,做成油饼就成了马匹等大型牲畜最爱吃的饲料。

“各地送来的油饼数量极多,足够供应所有战马的需求。”

王霄站在一匹栗色战马身边,仔细检查它的毛色与牙口。

毛色光亮,看上去的确是营养充足。

看完了对战匈奴最重要的物资马匹,王霄的目光落在了那些焕然一新的羽林军身上。

羽林军已经换装了新式的铠甲,这是王霄提供更加优良炼铁技术,出了生铁与熟铁之后再用炒钢法与灌钢法提炼钢材。

有了钢材,再经过水车带动的水力锻造机不停的砸啊砸的进行锻造,最后成型的新式甲胄。

生铁是不能锻造的,所以要将生铁之中的含碳量降低到百分之一点七以下,这才是可以进行水力锻造的钢。

而炒钢法本就是西汉事情发明的,这个时代就已经有了。质量不错但是产量有些偏低。

王霄提供的是更加优秀的灌钢法,从而可以获得大量的高碳钢。

当然了,这个大量是相对于这个时代的总体产量来说。

用钢材打造的甲胄,现在只能是装备于羽林军和虎贲军,就这还数量不够需要慢慢的去凑。

新式甲胄类似于半身甲,因为是骑兵不可能披挂太重的甲胄。

至于铁浮屠那样的重甲骑兵,实际上在对战匈奴骑兵的时候没什么太大的作用。

匈奴骑兵那都是轻骑兵,讲究的就是高速移动。

最多只能冲刺一段距离的重骑兵,根本就追不上人家。

感觉上来说,就像是战列舰对战航空母舰,战列舰战斗力再强大,防御力再出色。靠近不了人家,那就只能是被放风筝放到死为止。

东亚这边作战都讲究用计谋战术,能偷袭就偷袭,能迂回就迂回。

重甲骑兵什么的,只能是适合愣头愣脑,只打硬碰硬战争的欧罗巴。

铁浮屠那样的,实际上是为了冲击重甲步兵方阵而建立的。

对于汉军骑兵来说,半身甲最为合适。

不但有着足够的防御力,还不至于严重影响到移动速度。

走到一名羽林军面前,抬手敲了敲其身上的甲胄,然后转头问一旁的卫青“防御力如何?”

“非常出色。”

卫青明显非常高兴“哪怕是大黄弩,二十丈之外都射不穿!”

大黄弩是汉军制式强弩,杀伤力极强。射程甚至可以高达二百米以上。

若是大黄弩这种大杀器在这么近的距离上都射不穿新式甲胄,那匈奴人的狼牙箭自然就更是笑话了。

大汉比起匈奴与西域诸国,最强的地方就是在于强大的科技实力。

先进科技直观的反应在战场上,那就是‘一汉当五胡’!

穿铁甲,用强弩,配横刀,举铁盾的汉军甲士。一个对付五个穿皮甲,用狼牙箭的胡人自然没有问题。

王霄跟着问卫青“新式强弩的话,效果如何?”

卫青想了想说“大约三十余丈处可以射穿,不过也是能被内衬所阻挡。”

王霄说的新式强弩,就是他提供技术资料的神臂弩,大约算是华夏古代最强的单兵强弩了。

而卫青回应的内衬,实际上就是指的在半身甲的内部,还有一层由多层丝绸包裹着的细密链甲。

哪怕神臂弩射穿了半身甲,也依旧是被层层丝绸与链甲所阻挡。

王霄看着眼前足有上千穿戴着新式半身甲,背着神臂弩的羽林军,轻声询问一旁的卫青“现在让你去打匈奴人,打的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