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 船底钉满铜钉(1 / 2)

欧皇崛起 太上老牛 1102 字 2022-09-28

刘老根看到孔泰随手拿了几根银条过来,眼睛都直了。在大明朝,不缺铜钱,可是缺白银啊。

眼下还是正德朝,葡萄牙人尚未抵达华夏,日本石见银山也尚未开采。所以,眼下明朝的白银非常稀缺。

怎么说呢,明朝目前的金银比价,大概在1比5道1比6左右。也就是说,五六两银子,就能换一两黄金。而在欧洲,则是1比12。当然,随着美洲白银的开采,以及石见银山的开发,16世纪中后期,欧洲金银兑换比会上升到1比15,再提高到17世纪的1比20。但明朝,直到1600年,还是1比8的兑换比。

按理说,明朝现在这么缺白银,一两银子应该能换许多铜钱吧?道理是这样,可明初的时候朝廷曾下过死规定——1两银子=1000文铜钱=1贯宝钞……

当然,宝钞因为明成祖朱棣滥发,导致贬值严重。后来,到了正德年间,直接废止了。但是,白银和铜钱的兑换比,却是延续了下来。

不过,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白银是很罕见的,普通人购物,还是身上带着大把的铜钱,用绳子串着,跟后世别在腰带上的钥匙扣似的,叮叮当当的,而却重很多很多。

一般而言,只有富户人家,家里才有金银收藏。在普通百姓眼里,白银就是财宝的象征。

而孔泰拿出来的银条,是正宗的波西米亚银条,纯度很高。因为马林知道,明朝人很精明,对白银鉴别手法很多。用欧洲那种劣币,在大明是行不通的。

就算到了17世纪明末的时候,欧洲人想从大明买东西,也必须使用纯度最高的西班牙银元,含银量固定在90%。而西班牙银元,也是明朝人唯一接受的西方货币。你要是拿别的欧洲劣质银币来买东西,明朝人是不认的。

所以,马林也不废话,直接拿欧洲纯度最正宗的波西米亚银条。一个波西米亚银条重达600克,相当于2400德涅尔(含银0.25克)。折算成白银的话,就是16两银子的样子。

而在大明朝,16两就是16000文,可以购买两石米以上。而明朝一石米大概153斤多,两石米就是三百多斤。一根16两的银条,能换到四五千斤米了。就算江南水田,这个时代每亩地产米也差不多两百多斤。所以,一根银条,可以价值二三十亩江南水田的年产大米的价值。

而家里能有二三十亩上好的水田,在明朝绝对算是小康之家了,可以供养一名读书人考科举……

孔泰随手拿出几根银条,都够好几户明朝小康之家的年收入了,怎么不让刘老根吃惊?

“大人,您这是要买什么?我们船小,可装不下……”刘老根接过银条的手都有些抖了。他们用来走私的那艘小渔船,一根银条买的货就能装满了,这几根银条……

“没什么,就是想买点造船用的桐油、钉子和帆布什么的。对了,再买点防水的油漆……”孔泰想了想道。

“油漆都防水啊……”刘老根疑惑道。

他是不知道,欧洲没有漆树,油漆都是调制出来的,并不是每种油漆都能防水。而明朝不同,明朝的油漆都是基于漆树上取得的生漆调制而成。而生漆是防水的,明朝的油漆,大多也都能防水。

“那再好不过,你去购买足够造两条快艇所用的桐油、钉子、油漆和帆布……”说完,孔泰还比划了快艇的大小。

“这么大的船啊……两桶桐油足够了,油漆一桶足以……钉子……造船得用铜钉……”

“铜钉?很贵吗?”孔泰眼皮跳了跳。在欧洲,铜可是很贵的。而用铜打造的钉子,很费工时,得更贵……孔泰有些吃不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