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焦躁等待(2 / 2)

现在终于熬过来了。

这座城市的建筑,采用电脑设计,预制模式。

大部分建材已经在盘山的水泥构件厂定制加工完成,正在装船启运。

接下来,再建的建筑群将开启一天一层模式。

第三则消息来自远东的施密特角。

4月25日这天,一枚宇宙-3轻型运载火箭成功升空。

发射半小时后,陆续将6颗卫星送入轨道。

承担这次发射任务的,是行星资源公司本森团队。

这次发射的6颗卫星中,有3颗低轨通讯卫星,它们将在距离地面670公里的环蓝星轨道运行。

这3颗卫星具备通信、导航等功能,权属为东华重工。

在今年年底前,还将发射几十枚这样的卫星。

这些卫星将组成网络,形成覆盖蓝星的通讯体系。

对外的说法是:组建卫星网络,目的是服务东华重工遍布在蓝星油气钻采平台,为平台上的员工提供通讯和互联网宽带服务。

而实际上,一旦这些卫星达到足够的数量后,就将具备天基通讯能力。

到时候,东华系的各个企业都可以用这套网络进行通讯,实现独立自主的互通互联。

与华威合作后,还可以让整个华夏的通讯网络迈上一个等级。

另外两颗也是微型卫星,具备远距离探测功能,对外宣称是用来监测预警海洋变化、极端天气、火山喷发之类灾害。

实际上,还具备对熊岛、索亚周边进行监控和预警,防止被人“突脸”。

第六颗卫星上主要搭载一台天文望远镜,用于观测宇宙气体的聚集情况。

卫星展开后,将利用天文望远镜每天扫描1度天空,利用1年的时间绘制出远紫外线区域的全天图。

6颗卫星,各有各的用途。

这次发射,更具有试验意义。

接下来还会组织几次类似的发射,基本上都是一箭六星,加快完成卫星通讯、监控预警、太空观测三大网络建设。参与其中的机械仆从们也在不断积累经验,待索亚的卫星发射基地建成后,将进一步试验载人上天工程,开采太空的梦想很快就能实现。

第四则消息是,奶牛养殖中心已经初步落成。

东华的奶牛养殖,将采用的一中心、多基地模式。

中心选址在盘山,主要承担育种、兽医、饲料、监控等功能。

基地已经初步确定了四个,分别在赵盛龙江、蒙盛西青。

基地的建成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养殖中心已经具备使用条件。

中心分别从尼德兰、迦南进口了荷斯坦奶牛种牛,共计800头。

在经过20多天海上漂泊后,这批种牛到了盘山港。

平均下来,每头牛大概要15万人民币。

在经过海关查验后,将被送往港务公司新建的隔离场进行观察。

观察期间,会对种牛进行抽样采血、临床检查,切断境外疫病的传入途径。

一个多月后,由动检部门出具检疫合格证,这批种牛才可以接到盘山的奶牛养殖中心。

养殖中心占地1200亩,陈立东提出的室内养殖模式被项目组叉掉了。

自由式放养,才是大规模奶牛养殖的正确模式。

不过,在陈立东的坚持下,中心内正在设计建造一座多层钢结构厂房,准备开展室内养殖试验。

按照陈立东要求,在这个厂房内,要实现定点投喂,适量运动,享受音乐,主动挤奶。

牛牛们与大自然隔绝后,是否对封闭的生活表示满意尚未可知。

反正建筑设计师们可是费尽了心思。

电梯要多大承载,供牛牛散步用的跑步带选择什么材料,淋浴喷头如何感应启动,牛粪如何冲刷,室内能否空气清鲜

参与的工程师感慨说:这不是奶牛场,这是健身房,这样的环境我踏马都想住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