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潘多拉星球的这些生物的帮助下,战况发生了逆转。
人类地面部队被数量庞大的硬甲犀和鬣狗联军打得溃不成军,天空战场方面,如潮水般的伊卡兰也往往是五六只、七八只、乃至于十只对付一架战机,以数量弥补质量,以龙海战术将人类的战机纷纷淹没,摧毁了一架又一架战机。
而观众们的情绪也在这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中被沈欢成功地引导转向,这让他们看到同为人类的那些雇佣兵们被硬甲犀和鬣狗杀死,看到战机上的战士们被伊卡兰一口吞下,并没有生起同为人类的同情心,反而是感到极为痛快。
再看到杰罗德上校竟然没有死,反而是凭借着自己的果断和战术修养乘坐着一架机甲成功降落逃生后,观众们也没有为同类的逃生感到庆幸,反而是更加又紧张了起来。
还好,又经过了一段紧张的丛林肉搏后,杰克和娜塔莉最终合力击杀了杰罗德上校。在战斗中肉身安全环境被破坏、身处险境的杰克也及时被娜塔莉救了下来。
到了这里,观众们在整个武戏过程中一直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了下来,终于有了邪恶被战胜、正义得到了伸张的畅快感,情绪得到了彻底的释放。
……
在影片的最后,杰克接受了苏泰的遗愿,接任了奥卡蒂亚的族长,矿业公司的地球人们大部分也被遣返回了地球,只有少部分被允许留了下来。
至于杰克,他也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完成了他的最后一篇科研日志,然后选择了前往圣地,通过仪式真正成为了一位那威人。
影片就在成为那威人的杰克,所睁开的双眼大特写中,结束了。
……
影片已经结束,大银幕上,黑屏字幕还在放送着各色名单,许多观众已经起身离场,宋铭阳却是坐着没动,还戴着眼镜,兀自出神。
这对于他来说可是破天荒头一遭。
而他现在正想一个问题,那就是电影行业的发展方向问题。
谈到电影行业的方向上,最广为人知的,大概就是商业片和艺术片的两大方向了,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更高层面的方向,那就是故事和制作技术的方向之争。
制作技术的发展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电影”这种事物的诞生源头,其实就是制作技术所导致的。正因为有了相应的制作技术,才有了电影,而之后,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真人实拍到特效制作,从2D到3D,每一次都是制作技术的发展。
故事的发展方向上,也是同样历史悠久:从一段实拍片段就能称为电影,到有一个完整的故事,从粗糙的电影划分,到正剧、喜剧、爱情片、恐怖片等等的详细划分,从故事,到商业片、艺术片的的两大阵营划分……
这两者一为表,一为里,是构成了电影的两大要素,在整个电影历史上两者也是互为补充,螺旋形交替支撑发展的。
在宋铭阳看来,这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
但是近几十年来,有这样一种趋势和现状,那就是,对于电影好坏的评价,更倾向于故事方面,再近些年,更是倾向于“深度”方面——在这方面,各种电影奖项的设立以及引导“居功至伟”。
这点在几年前的华国体现得尤为严重:在几年前乃至于十几年前的华国,只要你有一定的专业功底,抓一个看起来很沉重的社会话题去拍,那就是所谓的好电影。即使拍得糙,那也是原生态,真实,是好电影。要是肯拍得灰暗一点,那就更好了,要被吹上天,是要去到处拿奖的节奏。
近些年来的华国,这方面倒是稍微好转了一些,老老实实拍电影的多了不少,但是想要收获大众好评,想要被吹起来,还是要有所谓的“深度”。
宋铭阳知道,这是电影工业发展必经的一个过程,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在于快速成长、处于话语权主导地位的一部分“先进”的华国人正处于一个尴尬阶段:他们已经脱离了简单看一个电影故事的境界,有了更多的追求,但是本身电影知识的半吊子水平,又让他们看不出很多专业的东西来,无法全面地认识一部电影,只能从容易看得到的“深度”来判断一部电影的水平高低。
同时,这也和华国的电影工业发展状况有关:华国目前的电影工业,学外国的技术还没学全呢,更别提自我创新了。在电影工业上不领先,自然就只能先从故事方面入手着重打出优势来了。
两方面因素结合影响之下,导致现在华国的这样一种电影评价大环境。
对于《阿凡达》这部电影,宋铭阳在今天这一通观影下来,对其综合评分可以说是相当高的,满分有10分,他可以打到98分——他这是从最全面综合的方向去打分的,涵盖了表里两大方向以及两者下属的各种细分性项目。
他认为这部电影,绝对称得上“伟大”两字,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
可是在国内的这种大环境下,《阿凡达》这部电影,在宋铭阳看来很可能得不到他认为的应有的“公正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