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也有一千五百年以上了吧!”韩孔雀道。
“这幸亏是石棺,如果是木头的,早就烂成泥了吧?”肇东可也惊讶的道。
“不过,南北朝时,国内有信封祆教的胡人吗?”卫长青问道。
韩孔雀道:“还真有,而且那个时候祆教的传播很广,要知道祆教很早就传到中亚的粟特地区,在萨珊王朝时已是粟特人主要信奉的宗教。
在慧超《往五天竺国传》中记载:安国、曹国、史国、石国、米国、康国……总事火祆,不识佛法,这足以说明,当时祆教在国内是有流传的。”
善于经商的粟特人长期活跃在丝绸之路上,进入中国后,在敦、煌、武、威等河西重镇逐渐形成聚落,奉行本土的宗教。
由于进入中国的祆教信徒,主要是来自中亚粟特地区的胡人,所以他们供奉的神灵又被称为“胡天”。
汉文史料最早记载的祆教活动,是在公元四世纪前半叶的西晋末年,《晋书石季龙载记》附“石鉴传”称:“龙骧孙伏都、刘铢等结羯士三千,伏于胡天。”
这里三千羯士所拜的胡天指的就是祆神。
1907年斯坦因在敦、煌西北的烽燧、下找到的粟特文古信札,写本的年代考定为311年前后,信札的作者是往来于河西走廊信奉祆教的粟特商人,他们以凉州为大本营,足迹已深入到长安、洛、阳和邺、城。
南北朝时期,随着入华的粟特移民增多,有关祆教活动的记载也屡见于《魏书》、《梁书》、《隋书》。
北魏宣武帝时,洛、阳境内祭祀祆神胡天已有规模,时胡灵太后“幸嵩高山,从者百人,升于顶中,废诸淫祀,而胡天神不在其列。”
甚至到了北齐、北周时,皇帝亲往祭祀胡天神。
“(齐)后主末年,祭非其鬼,至于躬自鼓舞,以事胡天。邺中遂淫祀,至今不绝。后周欲招徕西域,又有拜胡天制,皇帝亲焉,其仪并从夷俗,淫僻不可纪也。”
而在河西和西出阳关的于、阗、高、昌、疏、勒、焉、耆更有祭祀祆神和民间赛祆的习俗,风气在隋唐时依然沿袭,汉文史籍和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中都有相关的记载。
现在,带有神龛和画像的祆教寺院,已经看不到了,不过20世纪以来,陆续出土了一些属于粟特人的墓葬和葬具,上面装饰的图像,部分属于祆教的内容,部分则是带有祆教因素的葬礼和葬俗,多少提供了观察这一宗教在古代中国流布演变的线索。
而这些葬具,大部分为石棺,不过,以前发现的那些石棺,都是不全的,而更多的是被走私到了国外。
南北朝时期流行用石制葬具,常见有石棺、石椁和石棺床,现在先后出土的不少,但真正留在国内的却不多。
一些石床和石棺椁上,往往施刻与墓主人信仰或生活习俗相关的画面,这些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但在国内却不多见,而在国外,现藏美国波斯顿艺术博物馆的宁懋石室,美国堪萨斯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的孝子石棺,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元谧石棺等,全都是北魏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石刻葬具。
这些石刻葬具全都是珍贵文物,所以说,不要看韩孔雀他们现在只是发现了一些石棺,却全都很珍贵。
特别是这座制作复杂的石棺床,更是珍贵,因为保存到现在,品相这么完好的石棺床,绝对是十分少见的。
在流失海外的石刻葬具中,有一件曾被称作“曹操床”的石棺床,和这里发现的这座石棺床很相似,不过那座石棺床,却是被好几家博物馆瓜分。
那是一件20世纪初出土于河、南安、阳的石棺床,棺床四面围合,正面设子母阙,门壁的外立面和石棺床的内壁面刻有繁密的画面,曾为卢芹斋的收藏品,后分散。
不同的构件分别藏于欧美几家博物馆中,床座上的檐板2件,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棺床屏风石2件,每件画面3幅,藏美国波斯顿艺术博物馆。
棺床屏风石1件,画面3幅,藏法国巴黎集美博物馆。
左右阙门石,藏德国科隆艺术博物馆。
现在经过比对拼合后,可以将原貌基本复原,但另有一件屏风石下落不明。
其他博物馆珍藏的石棺,也有很多不全的,有的石棺床不见底座和床石,有的没有了门阙石,也有的没有了屏风石,或者是屏风石并不整齐。
而这里这座,却十分齐全,屏风石板上各有浮雕的画面,共计12幅,题材有宴饮、狩猎、出行、牛车、送葬、娱神等内容,祆教图像几乎全部见于门面屏风画面上。(请搜索,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