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ipt><sript>
杨溥的出发点是好的,想法也是好的,不过他遗漏掉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瞒不过朱瞻垶。
其实也不能说是遗漏了吧,毕竟这是在前线,是在倭国,朱瞻垶带来的人只有三种人。
三大营的将士、山东备倭军、腾骧卫。
前两个跟杨溥没啥关系,最后一个更是朱瞻垶的近卫,所以打从一开始杨溥就知道他瞒不过朱瞻垶,只是希望朱瞻垶能够冷静下来。
作为朱瞻垶的贴身护卫,朱铭可以帮杨溥送信,因为柳溥从初心到结果都是为了朱瞻垶好,虽然这没有经过朱瞻垶的同意,但归根结底与朱铭作为朱瞻垶贴身护卫的性质是一样的。
但他在事后是要告诉朱瞻垶的。
不管是出于贴身护卫的职责,亦或者是希望朱瞻垶能够提前准备,不然到时候杨溥的一番苦心白费倒是小事儿,朱瞻垶的名声染上了污点是大事儿。
在得知杨溥和陈懋、柳升的计划之后,朱瞻垶什么也没说,只是挥手让朱铭退下。
对于杨溥三人的这番举动,说实话朱瞻垶是多少有些触动的。
多了或许看不出来,但就现在来说,他们三个人作为臣子已经做到位了。
没有反对,也没有赞同,朱瞻垶没有插手杨溥三人的“密谋”,而是选择听之任之。
他其实不是很在意这所谓的坏名声,因为他其实知道,这事儿就算是传回大明也没什么。
认为他此举有违天和的大多就是一些官员和儒家士子,百姓却不会考虑那么多,而且他们不仅不会觉得朱瞻垶残暴,大概率还会觉得朱瞻垶是一个好的储君。
大明的百姓受欺负了,前前后后四十多年没能解决,朱瞻垶选择以暴制暴,就算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但出口气也是好的。
一连七天,因为后小松天皇和足利义嗣的关系,朱瞻垶让明军暂且停下了推进的脚步,而这段时间所发生的的事情也被传回了应天。
朱棣看着杨溥“偷偷”让人送回来的消息,忍不住直摇头。
“这孩子,血性还是太重了些,虽然是好事儿,但有时候还是要克制的好。”
朱棣轻叹一声,将密信放在了一旁的烛台上。
明黄的火舌舔舐着密信的一角,缓缓地吞噬着密信壮大自身,汲取着密信上一切对它有帮助的养料,而被汲取的密信则是慢慢化作灰黑的余烬。
“来人!”
……
略显昏暗的乾清宫中,一个锦衣卫模样的人走进又走出,当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无人知晓。
另一边,安南。
大明就好像是一个巨人,一举一动都难以逃过周围邻居的眼睛,因为它实在是太过惹人注目了,以至于它可能只是稍稍的动了一下,但所有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在得知大明现如今双线作战,前前后后调动了超过二十万大军的时候,暹罗再也坐不住了。
前些年在安南的事情上他吃了大亏,不仅没能如与其所想的那样扶持陈季扩继续消耗大明的力量,反倒是让大明咬了一口,疆域南退,缩水了不少。
历史上虽然不乏愚蠢的统治者,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大多数的统治者都是具备一个君主的基本素养的。
暹罗国王没有轻举妄动,他很清楚哪怕是双线作战,大明依旧不是他能够觊觎的。
大明又无数试错的机会,而他只有一次。
一旦错了,那就是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