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和周大人撕破脸的事传遍了和亲使节团。
本就人心不齐的使节团越发各有心思, 有人站萧柳,有人觉得萧柳在逃避和亲心中不屑。
滞留在怀东的队伍,成员之间冲突分歧越来越明显。
那天周大人被逼退后, 萧柳和世子谈了一笔生意。
京城的水越来越浑, 大皇子逼宫失败,但是皇帝重伤的消息彻底瞒不住,不仅京城家家户户知道了, 各地的藩王也都知道了,除了东林王,好几个藩王都有了动作。
藩王异动还算小心翼翼,都是互相捏着各方情报静候时机,民间起义却不会顾忌这么多, 皇帝被刺杀重伤的消息一出,被压迫又不甘心的平民顿时仿佛受到了极大鼓舞, 直接揭竿而起。
一方动,各方效仿,恐怕皇帝自己都不知道, 自己的治下竟然如此民心涣散,起义军一呼百应, 草台班子不出半月就人数可观,广受支持。
天下乱象初现,正下着大雪的怀东白茫茫一片,竟仿佛成了世外桃源。
怀东的百姓已经开始准备年货了, 这里的人擅长打猎制作腊味, 走在街上,家家户户窗前都挂着过年的腊肉腊肠,看得人喜气洋洋又口中生津。
和周大人撕破脸当天晚上, 怀东果然开始下大雪,周大人不知道是打脸不敢见萧柳还是气恨不理人,总之很久都没再来骚扰她。
萧柳乐得自在,听说平洲王府开始给贫寒难以过冬的百姓发放粮食衣物,命人从嫁妆里取了一部分银两采购了一批粮食布料,委托平洲王府一起接济百姓。
平洲王妃收到银子后送了萧柳一对玉佩,据说是她和王爷出门游历时,在当地有名的佛寺开过光求来的,玉质不算好,但说是很灵,护佑平安。
萧柳当即和李正言一人一块,挂在了腰间。
看到成对的玉佩,萧柳想起了四公主出嫁时送她的一对簪子,作为提前送萧柳的新婚礼物……
萧柳立即去厢房翻箱倒柜,果真被她找到
了这对雕成连理枝并蒂花的碧玉簪。
她递了男式的那支给李正言“四姐送我的新婚礼物,这是你的。”
李正言接过簪子,脑中重复回响着“新婚礼物”四个字,珍而重之地将簪子收进怀中。
第二天,两人打个照面,就看到彼此头上的玉簪,腰间成对的玉佩,顿时心照不宣相视而笑。
西北的冬天来得快速,魏国久等不到大辽的使节团,没收到本该到手的赔款,开始催促。
催促的信件由西北军一路传递过来,到了周大人手上后,顿时把他吓得够呛。他猜测萧柳不知用什么手段搭上了平洲王府,若给她准备时机,必然不会轻易同意启程,于是,直接带上一整支队伍,打算“逼宫”萧柳,就算是绑也要把萧柳绑去魏国。
近百人的队伍快速集结包围了萧柳的院子,姓周的躲在队伍后面,直接挥手下令“谁‘护送’公主上马车,本官重赏!”
屋里的萧柳只听到一阵杂乱的脚步声,然后屋门直接被破,一群人呼啦啦闯了进来,为首的百夫长神色高傲不屑“公主请上马车,我们该启程了。”
萧柳一个眼神都没给,从袖口掏出一个东西,往窗外一抛,正好砸在了姓周的不远处。
一个爆炸声从院外想起,姓周的大叫一声,吓得倒退几步跌倒在地,灰色的烟雾缓缓从院子里升起,一直飘向高空。
屋里的百夫长变了脸色,冲上来“还请公主不要玩什么花样,和亲是你的使命责任!”
李正言一剑出鞘,直接在对方身上划了一道血痕。
“阿正,你不许动武!”萧柳立刻急道。
李正言示意三个暗卫盯住这些人,自己走到萧柳身边,解释“杀他无需内力——听你的,我不动便是。”
两人这旁若无人的轻视态度把百夫长等人气得半死,尤其百夫长出师未捷先负伤流血,丢尽了脸面,扬手指挥手下动手。
不过三个暗卫一个病秧子,他们有近百人
,还怕了不成?
不过瞬间,三个暗卫就和前赴后继的侍卫打了起来。
对方也不算没脑子,他们虽然武力一般,但是胜在人多,即便是车轮战,也能把萧柳不过三人的暗卫耗死。
然而萧柳的底气却不是暗卫。
屋里打得难解难分,满室血珠子乱溅,萧柳被牢牢护在窗下塌边,还有闲心将小几上的书本找了一块毯子盖上免得被血弄脏污了。若不是她的裙角有朵朵血色红梅盛开,几乎看不出她的一米之外,正在生死搏杀。
一滴血珠朝着她的脸颊溅来,李正言抬剑横挡,又轻轻一震,血珠顺着剑尖弹落地面,萧柳低头看了看,忍不住鼓掌。
外面的援军便是这时候来的。
“有叛军刺杀公主,臣等前来护驾!”一群更显精锐的卫城军直接冲进小院,仿佛没看到一脸狼狈的周大人,进了院子就动手,势不可挡。
“住手!住手!本官是和亲使节,不是叛军!”姓周的东躲西藏好不狼狈,扯着嗓子解释却没人听他说话,护着他的士兵像被砍菜瓜似的,一个接一个被砍倒。
萧柳趴在窗口,两手做喇叭状“救命啊!救命啊!又逆贼刺杀本公主!”
喊完,看到姓周的脚下一滑摔了一个狗吃屎,又嘻嘻哈哈笑起来。
哪有半点被刺杀的恐慌?
可卫城军却仿佛听不到她的嬉笑声,还朗声回应“公主莫怕,臣等前来救驾!”然后呼啦啦冲进了屋里。
周大人像只被猫抓住的老鼠,身上十几道伤口,却又不致命,不断被人追着绕着院子跑,耳边还传来萧柳“快跑,追上了!快快快!他要砍你啦!”
他有时候不听她胡言乱语,结果真的被砍了……他有时候当真了,实际上她却是拿他取乐……
周大人心里恨不得把萧柳杀而后快,本就狭窄的心胸,将她恨到了。
屋里的打杀声渐渐微弱,和亲使节团真正勇武的是西北军,但他们不屑逼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