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谁还记得袁督师(1 / 2)

吴三桂的神色有些暗淡:“那岂不是损失惨重?”

“何止是损失惨重,现如今,我们关宁军可以说是元气大伤!”

祖大寿愤愤的道:“积攒多年的军械甲胄、火药,全部被刘明遇抢走了!”

“若非朝廷调走了大乐和大弼,以及六千精锐铁骑,我们关宁军面对刘家军,何至于毫无招架之力?”

这话纯属往自己的脸上贴金,如果这六千精锐骑兵在此,估计也就是给刘明遇多送六七千匹战马。

提起刘明遇,吴三桂就气愤得压根直痒痒。

作为少年得志的将领,辽西将门的新秀,如果不是刘明遇横空出现,吴三桂将会风光无限,成为大明朝最年轻的将领,二十六岁升副总兵,二十七岁成为掌印总兵。

可明眼人都知道,大明现在有三支强军,辽宁军,也就是刘家军排第一,最强,装备最为精良,其次是卢象升的天雄军,装备虽然不及刘家军,但是也可以打硬仗。第三,其实也不算是关宁军,而是徐猛麾下的登莱军。

虽然徐猛的登莱新军人数最少,不足两万人马。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很少露脸,这可是以刘家军的训练方式训练出来的,在刘明遇的大力扶持下,登莱新军从军官到装备,都与刘家军如出一辙。虽然说,徐猛没有什么耀眼的战绩,可就算在建奴面前,也可以保持高昂进攻态势的军队。

当然,从装备上来说,登莱新军与比天雄军更精良,天雄军只算是刘家军的盟友,而登莱新军却是刘家军的附庸。装备着大量的火炮,而且那些弩机,铠甲,都是刘记生产的。

让人不难产生联想,好在徐猛现在非常低调。

吴三桂现在可以肯定,徐猛就是刘明遇的人,只是他拿不到证据,事实上,如果徐猛不是刘明遇的人,刘明遇的大量的工厂和造船厂怎么可能放在滨州。

甥舅二人吐槽了好一阵子刘明遇。

祖大寿这才郑重的望着吴三桂道:“长伯,你说现在咱们怎么办?”

“刘明遇率领的刘家军只是骑兵,骑兵不擅长攻城,也就意味着,他们长于野战,不擅长攻坚!”

吴三桂望着祖大寿道:“第一要严格控制各城,避免谣言扩散,其次把城门关键位置,换上咱们最忠诚的人,避免刘明遇乱中夺城,眼下马上秋收,在这个情况下,刘明遇肯定会返回辽东,只要我们坚持一个月,他肯定会回去。同时,给咱们的盟友施加压力,他们该干活了!”

吴三桂简短几句话就可把应对之法说了出来,可以说非常全面,也非常具体。

辽西将门最大的盟友,就是潜规则。

关宁军成军这十数年来,每年从朝廷吃了七百多万两军饷,可事实上多达两千多万两银子的军饷,被文臣截留了。

可以说,所有文臣,都是关宁军的盟友。

崇祯每次要提议截留辽饷,都被文臣堵了回来,崇祯只能这儿挪用几十万两银子,那儿再挪用几十万两。

现在口子已经开了,如果关宁军不闹,其实也没有好下场。

刘明遇不知道吴三桂的应对之法,他事实上对于宁远城并没有什么企图,而是看中了关宁军的士兵。

凭良心上来说,关宁军确实算是明末的强军之一,装备精良,战斗力比明军军户强得太多了,关宁军对上其他明军,基本上可以进入屠幼模式。

这是一块好钢,刘明遇自然不想便宜建奴,虽然从关宁军手中俘虏了三四万人口,以及大量的粮食的装备,这些被俘虏的关宁军士兵,压根就没有停留,而是直接拉到旅顺,然后打包送到吕宋。

现在的刘明遇并不需要关宁军士兵,拥有两千多万人口的刘明遇并不缺兵源,而且关宁军的老兵油子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质,见便宜就抢,见危险就撤,想把一支拥有自己独特特质的军队改造出来,难度还真不是一般的大。无论是军官,还是青壮士兵,在裁撤老弱之后,让他们发配到铁路工程基础部队进行劳动改造。

这些年龄小或太大关宁军士兵们,则发配到吕宋,其实也不算发配。现如今吕宋地多人少,而且土著对大明的敌视根本就没有办法化解。只能采取强制的武力打击,留地不留人,坚决消灭。

现在移民到吕宋的百姓,基本上没有一个是良善的,不是流寇的饥兵,就是死囚,反正良善百姓绝对不会往吕宋安置。这些关宁军士兵将在吕宋他们接受刘家军的培训,以民兵的方式,准备强化三个月以后,作为吕宋的驻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