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tet_c">天地之间,万籁俱寂。
夜间清冷的北风吹过,带着篝火一齐舞蹈,却又为这肃穆的夜增加了几分灵动与生机。
“滴答、滴答”
铜壶滴漏依旧在不疾不徐地流淌着,仿佛一切都与它无关。但显然,在场数千双眼睛无不紧紧地盯着它的方向。
当然,那并不重要。无论他人怎么看,默默地按照自己的节奏,一点一滴地积累,才是他该有的作用。物如此,人又何尝不是。
站在高台之上,俯瞰着台下数千的人马,赵括却不似旁人一般的期盼着时间的流逝。相反,赵括宁愿永远停留在这一刻。这一个欲决未决,却又胜券在握的时刻。
只可惜,不急不慢的滴答声中,那个熟悉的标记,终于出现在了虞卿的眼中。
没有任何的迟疑,虞卿立即走向了高台的边缘,对着高台下的李牧缓缓地点了点头。
一直关注着高台的李牧自然在第一时间就接到了虞卿的讯息,没有停留,腰间长剑几乎在看到虞卿的同一时间便已然出鞘,随即高举向天,大吼道:“起!”
随即,阶下红旗上下翻滚,土堆之上钟鼓闻令而动。
“咚咚咚”
“呜”
悠扬的鼓角之声突兀地响彻在天地之间!
“祭天地”的仪式算是正式启动了
足足一个多时辰过去,随着铜鼎之中袅袅的青烟渐行渐远渐无穷,繁复的祭天仪
式也终于告一段落。
一行人随即在大军的护佑之下,浩浩荡荡地返回邯郸城!在邯郸城中,还有这祭天地的最后一个议程——太庙祭祖。
而从祭坛归来,又耗费了大半个时辰。没办法,队伍之中多是养尊处优的官员们,品级不够的他们可没有马车可坐,仅仅靠着体力硬撑到了现在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随着偌大的邯郸城渐渐出现在众人的眼前,却见一缕缕的金光正从东边笼罩住了整个邯郸城。
一时之间,众臣皆兴奋莫名——这可是大吉之兆啊!
嗯,好吧,也有一定的巧合吧,毕竟如果不是晴天,断然不会有如今金光泄地的场景。当然,关于时间的问题,显然是平原君等人经过严密的计算的。
无论如何,这缕缕的金光着实让所有的赵臣都兴奋不已,连奔忙了一夜的疲乏,也消散了不少。
很快,队伍迎着初生的太阳,缓缓地进入邯郸城中。
刚刚经历一次彻夜狂欢的邯郸城,再次陷入欢腾的海洋。
原来,不少百姓昨夜没有见到赵括出城,听惯了英明神武赵王括的故事的孩童,更是急得哇哇大哭。
于是,在大人们的心有不甘和孩童们的哇哇大哭之下,百姓们干脆就携妻带儿地守在城门口,期盼能够等到赵括的归来。
可是干等着也不是个事儿啊,在城中的百姓,灵机一动,干脆就与家人沿街搭起了个小棚子,点燃个小炉子,再置桌
席几张,一家人团坐在一起,虽然不如家中温暖,但却也十分的惬意。
团圆的目的从不是那空空荡荡的房子,而是聚在一起的家人。家人在哪里,哪里才是家,哪里有家,哪里就可以守岁。
这样的举动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地被传扬了开来。
引得百姓们纷纷效仿。家在邯郸的,拿出桌椅和火炉,外地赶来的,掏出包袱里的吃食,很快三三两两的百姓便聚集在了一块。甚至连团圆都不限于自己家了。
你还真别说,在这月色之下,邯郸城的主干道旁,跟来自天南地北的赵家儿郎们一起守岁,一边诉说着那长平之战的险要,一边夸耀着自己王上的料敌如神,一边慢慢等候着赵括的归来,倒还真别有一番风味。
这也是就是赵国了!换了其他的国家,哪有这其乐融融的一幕。
只是这样的举动,却是苦了邯郸城的衙役们。刚刚护送完大军出城,就准备回家和老婆孩子一起守岁呢,突然就被纷纷被通知到大街上维持秩序。
好在的是,到了大街之上,众人才发现邯郸百姓们已经自发地将一切安排得妥妥当当,中间大道留空,毫不影响车马的通行,就连两边的棚子,每隔两三个也会故意地空出来一段,以人员的方便走动。
看着这谨然有序的一幕,哪里还需要他们来维持什么秩序。
只是这来都来了,也不能干杵着啊!干脆,衙役们也把自己家
人从家里给拉了出来,厚着脸皮就加入到了自己负责的某段路程的某个棚子中。
嗯,怎么说呢?与民同乐,一起守岁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