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夜访严东明(2 / 2)

‘学而优则仕’、‘宇宙的尽头是编制’,让衙门里面的高素质人才人满为患。

吴楚之直接了当的说着,“您曾经主政过地方,而且成绩显著。说您不懂经济?那完全是胡说八道。

宦海沉浮多年,说您不懂管理?恐怕,从管人的角度来说,绝大多数的企业家都不如您在行。”

严东明着实有点愣住了,“可是我不懂企业管理啊,我也不懂你这个it行业,你刚刚说的一些名词,我以前听都没听说过。

小吴,伯伯先不说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你这个想法草率了。”

吴楚之递过去一支烟,给严东明护着火点燃后,笑着问道,“严伯伯,您觉得企业管理是什么?”

严东明没有急着回答吴楚之的提问,而是聚精会神的看着他。

他知道,吴楚之并不是想听他的答案,而是用设问的方式,树立一个问题。

当年,他给这小子解惑的时候,也经常这么做。

果不其然,吴楚之自问自答起来,“所有企业,经营体的管理对象无非涉及四个主要方面人、财、物、产品。

这也就是企业运营需要管理的四条主线。

我们抛开产品不谈,这是不是和衙门一把手的人财物三权是匹配的。”

严东明笑了笑,“有点新鲜。”

吴楚之双手一摊,“我给您举几个例子,您看看。”

说罢,他想了想,“比如,我小舅原来的天晶公司,有来号人,所有人都直接向董事长和两个副总汇报……”

吴楚之将以前天晶公司存在的管理弊端说了出来,而后问道,“如果是您,您从衙门管理的角度,您会怎么做?”

严东明想了想,不确定的说道,“我可能会首先开一个务虚会,让所有的中层干部都参与,对公司的整个制度、治理机制、流程进行一次系统的讨论,达成共识,确立原则。”

从吴楚之的讲述中,严东明清楚,龚明和李富根最大的问题在于管理的太细,这个问题需要从制度和决策机制上面来梳理。

吴楚之点了点头,“您说的没错,事实上,我就是这么做的,只是当时我没有召集中层干部,而是和龚叔、李叔详谈了一次。”

严东明笑了笑,这不是吴楚之的手腕问题,而是年纪问题。

他很理解吴楚之的做法,在真正树立权威之前,他必须以来龚明和李富根的支持,所以先说动他们是最合适的。

严东明接着说了起来。“而后,我会确定一项制度,保证每月或者每周定期召开班子会。

各主管部门副总如果有重要决策认为是需要大家讨论的内容,经过我同意可以上班子会讨论。

班子会基本上对所有讨论的问题,都需要有一个很明确的决定。

出席班子会的各个副总都必须对每一个上会的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我听取多方面意见后做出一个决定。”

吴楚之还没还说什么,叶小米抿着嘴笑了,“严伯伯,我现在理解吴总为什么要邀请您了。您的做法,和吴总完全一致。”

严东明疑惑的看了一眼吴楚之,“这在企业行得通?企业不是觉得这种会很没效率吗?”

吴楚之摇了摇头,“您看,刚刚我举的例子,您也很清楚,以前我小舅的管理看似非常通畅,直接到人,但是完全没有效率。

班子会的好处,在我看来有三点。

第一,消除议而不决、提高效率我小舅个性比较随和,在以前讨论问题时他非常顾及大家的感受,因此造成议而不决的情况,而现在这种事情没有了,因为,我必须在会上结合大家的意见作出最后决定;

第二,增强副总们对全局的了解过去讨论事情都是主管副总来找我,类似于单线决策,而现在变成了大家参与,这样对于不同业务线的情况了解更全面,同时,在执行时各条业务线的配合也会更顺畅;

第三,决策信息更加全面、更多参与由于不同业务主管副总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多个角度看问题会更加全面,大家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最后我来拍板。”

严东明蹙着眉头,仔细的想着。

他越想越有道理,特么的,似乎在企业,衙门这套也搞得通。

但是……

吴楚之看着他疑惑的神色,补了一句,“和衙门有一点区别,衙门注重民主集中,企业注重集中,广泛的听取意见后,最终以企业负责人的意见为终止。

也就是说,企业,最后需要一言堂,不能搞保留意见那一套。”

严东明的眉头伸展了开来,继续说着,“针对天晶公司的问题,我会成立一个督察办公室,负责落实班子会的纪要下达督办。”

叶小米点点头,佩服的看着他,“果核公司是有综合部来做这件事,设立后确实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于对于“班子会”的每一项工作都有人跟踪、督办,这样就避免了过去那种老大交办的事情自己忘了也没人去提醒,最终变成底下相关部门拖沓。有了人督办,对于大家都是压力。”

吴楚之补充道,“综合部只是暂时的,在以后,我会设置总裁办。”

严东明在心里比较了一下‘综合部’和‘总裁办’的区别后,竖起了大拇指,

“我明白了,由于副总级别都高,在许多公司除了公司领导人之外没人敢督促,综合部确实有些管不了。

而总裁办成立之后他们会对涉及主管副总们的事项、甚至包括公司领导人主管的事项进行督办,这样解决了公司高层执行缺乏约束所带来的拖拉和随意性的问题。”

吴楚之笑了起来,“您看,这和衙门运作,有多大的差别?我再来举个例子。

我收购了一个p电子厂,对方只给我留了一点技术骨干,我新招了很多的技术工人。

现在的难题是,我缺乏基层的管理者,严伯伯,如果按照衙门的方式,您怎么做?”

这次严东明想都不用想,“用好高层,管好中层,基层可以适度的自治。我会选择让他们公开竞聘,给他们充分的展示空间,由高层、职工代表共同根据他们的表现,来公平公正的选择基层管理者。

这样的好处在于第一,发现人才、破格启用人才,不用论资排辈往上走;第二,保持活力,这样的竞聘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每隔两年进行一次;第三,减少主观、增强信任,人是职工们自己参与选出来的,更信服。”

“啪啪啪!”吴楚之鼓起了掌,“您看,管人,您完全胜任;管财,企业的一支笔制度是源自衙门的;管物,对您来说更是小菜一碟。”

严东明挠了挠头发,貌似还真像吴楚之说得一样。

从这么看来,官员下海,其实还是有着一定的优势。

衙门里面的方法,有些确实有一定的先进性。

否则,也不可能成就最伟大的创业团队。

听了吴楚之的话后,他开始沉思了起来。

吴楚之也不打扰他的思绪,示意叶小米动手给大家的茶杯里续着水,自己则打量起严东明的书房来。

一套沙发、一个茶几、一张书桌、一把椅子,三面墙的书柜密密麻麻全是书。

半响,严东明反应了过来,“不对,小吴,差点被你诓进去了。你只说了三条线,还有最重要的一条线,产品。

产品,我是一窍不通,怎么管?”

吴楚之见屋子里的烟雾有些大了,起身开窗而后坐了回来。

严东明的书房,他高中可没少进,很是熟悉。

吴楚之抿了一口茶后,悠悠的说道,“严伯伯,这就是为什么我非得来找您的原因了。在我看来,您是最适合的。”

“哦?愿听其详!”严东明来了兴趣。

不懂产品,怎么管企业?

“您知道,孔昊和严恒一样,是我的兄弟,也是我的发小。现在是他在燕京管着软件院……”

吴楚之细细的说着自己考虑。

严东明听明白了,之所以找自己,之所以是燕京,完全是孔昊这个特殊情况。

技术上面无需自己插手,站在后面为孔昊管好公司的日常运营就好,这就是吴楚之的打算。

嗯……

好算盘啊!

不过……

【推荐票】通道~

【月票】通道~

<sript><sript>

<sript><s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