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收得人心(1 / 2)

大明1644 此生不吃土豆 1353 字 2022-08-30

“大家快看,下面这是干什么呢?”

城楼上,士卒们和一些太监们争相拥挤着向前向下面探头看去,下面杀声阵阵,烟尘翻滚,大批的骑兵纵马奔驰,阵型不断变换,似有种毁天灭地的威势。

登时脸色煞白,以为是闯贼又来袭击京师,才这般组成阵型,但很快他们便看出此举的目的,是为了让陛下检阅军队,才做这般变化。

他们一个个看的是目瞪口呆,啧啧惊叹,如此令行禁止的军队在这些年来可是头一回见到,每个人面带杀气,身上坚韧不拔之气浑然天成。每一声,每一动,都与京师的守军有着大相径庭的差距。

下面的军队威名赫赫,称为大明精锐,而曾经身为精锐的京营却是糜烂不堪,面如死灰,与之对比,竟如同猴子与猛虎比较,完全没有可比性。

朱凌骑着高头大马,身旁李元伴随,身后几名亲卫护在身边,欣赏着面前如此壮观的军队阵势,颇有一种澎湃的感觉。

丝毫不掩饰心中的兴奋,说道:“不愧为我大明精锐,果然是颇有强军之气啊,且看这阵型,这杀气,远远不是闯贼的军队可以比得上的,平西王做的不错啊!”

李元见陛下丝毫不吝啬自己对关宁军的夸赞,心中也流露出一股自豪,便回道:“陛下,关宁军自创建初期,便是大明的强军,每一场战斗要么死,要么胜!从来没有投降一说,里面的将士们个个有着打虎之力,自然处于不败之地!”

“如此精锐,可惜少了些,若是再多一些便好了,大明也不会如此。”朱凌叹息着,被眼前关宁军展示出来的声势彻底震撼,内心的激动久久不能平息。

会想起城内那病怏怏的守军和京营,若不是自己冒着被天下士人指责的骂名抄了一些官员的府邸,得了那么些钱,恐怕他们早就降了闯贼了。

颇有些唏嘘,亦颇有些悲愤。那些所谓的朝廷大员,文臣贪财,武臣怕死,遇事无为,遇乱慌张,这些人自己怎么能指望他们平定叛乱?

若是孙传庭未死,自己还能用他为官,那该多好。

“陛下,关宁军虽然骁勇善战,但是没年俸禄以及其他用度损耗极大,平常一万步卒花费不过几十万,但是算在关宁军的头上的话,三百万银两也不够!因此,将军曾经上书陛下乞求军饷,也是颇为无奈之举,骑兵开支巨大,即使将军拿出全部家产也不够啊。”

李元说话间也在为吴三桂曾经屡次上书军饷的事情开脱,生怕陛下会因为此事而怪罪于自家将军。

但是很明显,他想的有些多了,曾经的崇祯帝即使知晓吴三桂要的过多,朝廷根本无力支付的事实,但也在尽力拼凑,根本没有怪罪他的意思。

或许不是没有,而是不敢。那几日李自成势如破竹,从陕西一路打到山西,沿途大部分的府州县几乎全部望风而降,本打算死战的唐通也被迫投降,百姓们更是以为救世救难的人来了,争先恐后的外出迎接。

如此快速而又顺畅的进军攻势,崇祯根本没有想到,而出城阻击的京营士卒直接溃逃,李国祯也无奈撤回京师,只能把希望放在吴三桂的身上。

若是露出责备惩罚之意,他再稍微一拖延,京师则无望!

然后现在的崇祯,也就是朱凌对这个吴三桂也颇为忌惮,不是说怕此人造反,而是更怕驾驭不住此人。即使手里控制着他的家眷,但是如今,大明的北方大半已经沦陷,唯有京畿一带,山海关周围,山东还控制着。

京畿地区自然不说,已是遭受闯贼蹂躏,山东刘泽清一个小人,不可信之;依靠的唯有吴三桂手里的四万军队了。

想到此处,朱凌表现出一股亲和,对李元说道:“朕自没有怪罪吴卿的意思,只是事关京师,甚至整个大明的危亡,不可不急啊。吴卿曾经受朕接见,册封,将平定建奴一事全权交予他,那一刻,他便肩负着整个辽东的局势。”

“陛下所言极是,将军去了那里每日都睡不好觉,就是为了能早些日子平定建奴,给大明一个安稳的辽东啊。”

“李卿,你现在肩负的则是朕和整个朝廷的命运。”

“啊?陛下此言?”

这句话直接把李元吓了一跳,霎时间心脏跳个不止,以为陛下此话只是随口说说罢了。

“朕告诉你吧,京营只有三千人可用,而这上面的守军。”朱凌说着回头望向城楼之上,然后自嘲地笑了一声,说道:“大部分人不可用,若不是朕狠心拿了些银两出来,稍微安抚住了他们的心,李卿啊,怕是前两日京师就已经沦陷了。”

“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