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我大明从今往后不再新建长城(2 / 2)

重生朱棣之子 步惊俗 1664 字 2022-12-02

朱高煦见宋礼脸色有些偏蜡黄,当即皱眉问道:“大司空,朕让太医院派人给你诊疗,咳疾至今不见好转么?”

“臣谢陛下关心!”

宋礼恭声道:“臣已服药数日,咳嗽较之前好了许多,如今已不再咳血痰。”

朱高煦点了点头,暂且将此事记下,然后看向户部尚书夏原吉道:“大司徒,你刚才说胶县公奏请朝廷拨款修缮长城?”

“正是。”

夏原吉恭声答道。

朱高煦环视殿内六位内阁大臣,朗声道:“自秦修筑长城以来,汉、唐、宋时朝廷也常修理增建,可这样就彻底杜绝边患了么?没有!先是辽,后是金,再是蒙元,皆统领强兵长驱直入,长城诸寨被攻破,莫能阻挡。”

“由此可见,固守之道,不在于长城有多长,城寨有多坚固,而在于朝廷是否下功夫养民、安民!若民心尽归,则邦兴国安,边境自固,此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大同至宣府一带的城墙,朕曾巡视过,从洪武至今已经过五十余年的风吹日晒,多有损坏。若兴工修之,岂能无害百姓?”

“而长城延绵数千里,得养多少兵,耗多少粮饷,才能防守?”

朱高煦见徐辉祖、蹇义、夏原吉、解缙等人皆沉默,于是话锋一转道:“况且,草原诸部已平,燕然、朔方、安北等实土都司卫所已陆续设置,长城沿线不再是我大明的边疆,相较于漠北之地,反而成了大明腹地。”

“臣请陛下三思。”

夏原吉连忙起身行至御桌之前跪下,语重心长道:“陛下雄才大略,臣自愧不如,可未来之事,谁也不敢打包票。依微臣之见,还是谨慎些好,以备后患。”

他的潜台词是说朱高煦虽然打下了草原,也设置了实土都司对草原进行治理,可却无法保证后世之君就一定能守住草原。

若将来草原出了大乱,到时候朝廷又没有长城起防御作用,那麻烦可就大了!

蹇义紧随其后道:“请陛下三思。”

宋礼、解缙二人也相继起身行至御桌前跪下道:“臣请陛下三思。”

如今天下,在面对统一草原威势声望足以比肩永乐大帝朱棣的乾熙皇帝朱高煦之时,还能有如此胆气的臣子,恐怕也就这些跟随朱高煦多年的老臣了。

“尔等皆是朝廷重臣,不要动不动就跪,都起来说话。”

朱高煦看着跪在地上的四人,连忙抬手示意道。

此时,内阁六臣之中,只剩下徐辉祖、于彦昭没有表态。

相比之夏、蹇、宋、解四人的劝谏,徐、于两人的沉默不语,也是一种态度——不反对就是赞同。

乾熙元年五月,朱高煦对朝廷人事作了一番调整,当时的内阁七臣分别是吏部尚书蹇义、礼部尚书于彦昭、户部尚书夏原吉、工部尚书宋礼、兵部尚书齐泰,以及版印司正副司正方孝孺、解缙。

次年,方孝孺年老致仕,齐泰赴贵州就任巡抚,内阁七位侍从顾问,就出现了两个空缺。

同年十一月,朱高煦亲征大漠凯旋回京后,下旨把曹国公李景隆、魏国公徐辉祖调入内阁,内阁七臣就此补齐。

即便眼下还在草原辅左太子朱瞻域的李景隆此时在场,并且表示赞同朱高煦不修长城的决定,但仍然改变不了四位阁臣皆反对的结果。

“魏国公什么意见?”

朱高煦在夏原吉等人起身之后,看向徐辉祖问道。

“臣觉得,既然朝廷国库充实,为了保险起见,可以花上三年五载,逐批雇工,对长城进行修缮。”

徐辉祖略做犹豫,最后还是直言道:“当然,若是墨巧司在未来五年内造出了动力强劲的小型蒸汽机,届时再停止对长城的修缮,转而去铺建通往漠北的铁轨也不迟。”

朱高煦听了徐辉祖这番话,顿时大感意外,赞道:“魏国公所言,甚是妥当。”

话说,,,版。】

接着,他看向夏原吉四人,问道:“诸卿意下如何?”

“魏国公之言,十分稳妥,臣附议。”

夏原吉拱手道。

蹇义等人也附和道:“臣无异议。”

“朕下令在锁钥之地围设哨鹿猎苑,修建温泉行宫,就是要加强对草原及东北的统治。”

朱高煦抚须道:“就算归降的草原诸部再起叛乱,也掀不起什么浪花,尔等不必过于忧虑。因此,朕决定我大明从今往后不再新建长城。”

为了避免夏原吉等人误解,他随后又特地补充道:“朕说的是不再新建长城,并非不去修缮长城。”

“陛下圣明!”

蹇义、夏原吉等人齐声道。

朱高煦看向工部尚书宋礼,吩咐道:“至于具体如何分批按期修缮长城,由工部牵头,会同有司拟一个章程交上来。”

“臣遵旨。”

宋礼起身行礼领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