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散朝后。
武英殿。
朱高煦把太子朱瞻域招呼到御桌前,然后抬手递出去一道奏疏。
“这是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原吉等十余名朝廷重臣联名上的奏疏。”
朱瞻域恭敬的接过奏疏,并没有急着打开,而是躬身退到旁边的桉几后面,稳稳落座之后,才一脸认真的将其翻开。
大概是为了遵从朱高煦去年新推行的奏疏制度,夏原吉等人联名递呈的奏疏内容十分精练,去掉开篇及落款、时间,正文不过七、八百字,朱瞻域很快就看了一遍。
“就算夏原吉等人不上书建言朝廷在草原上修建道路,鼓励商贾贸易,朕也会这么做。”
朱高煦见朱瞻域读完奏疏后,神情严肃,于是开口把他治理草原的两个策略,简明扼要的作了一番介绍。
说到最后,他总结道:“屯兵修路与设置实土都司,并无先后顺序。而且,修路、修筑各地卫城及千户所城、建造驿站、修建罐头及奶制品等加工厂之事,皆要同步推进。”
“当各条道路、各处驿站、卫城、千户所城修好之时,便是大明实土都司真正在草原落地扎根之日。”
“父皇高瞻远瞩,儿臣钦佩万分!”
朱瞻域欠身施礼道。
朱高煦摆手示意朱瞻域不要多礼,待其落座之后,方才问道:“朕吩咐你的事,办的怎样了?”
他在数日前命令朱瞻域想办法调查草原的气候情况,并寻找一些适合在草原上种植的农作物。
“回父皇,此事儿臣已经办妥。”
朱瞻域恭声答道。
朱高煦道:“且说来听听。”
“是。”
朱瞻域领命道:“儿臣先说气候。”
“草原上的冬季长达五六个月,寒冷又漫长,并伴有大风雪。冬季若遭遇寒潮、暴雪,牧民们蓄养的牲畜会被大量冻死,甚至牧民也会被冻死。”
话说,,,版。】
“因此,雪灾被当地牧民称为白灾,属于草原两大灾害之一。另一个灾害是黑灾,也就是沙尘暴。”
“草原上的春秋两季加在一起才四个月,十分短促,且天气变化多端。如秋季,刚才还是秋高气爽,下一刻很可能就会狂风大作,飞沙走石,甚至有时会突降大雪。”
“夏季短,仅有两个月,且昼夜温差大,中午阳光强烈,气温可与江南酷夏相当。总而言之,风大、天气变化快是草原气候的最大特点。”
“漠北水系发达,纵横交错,据儿臣多方打探估算,那里的河流至少有三千条,湖泊数量也在三千座以上。”
“燕然山与狼居胥山北部,雨量较为充沛,水草充足。而两座山脉的西南部,降水稀少,非常干旱,气温相对较高,夏秋季节容易出现沙尘暴。”
朱高煦听到这里,认真点了点头,同时“嗯”了一声。
随即,他给侍立在侧的康平使了一个眼色。
康平会意,急忙退下,然后很快就端上来两壶热气腾腾的茶水,把朱高煦父子俩面前已经没有多少热气的茶壶换了下去。
“禀父皇,由于草原气候寒冷,因此适合在草原上种植的作物并不多。”
朱瞻域恭声道:“蔬菜方面,芹菜、白菜、萝卜等都在冬季收货,耐寒性强。作物方面,有油菜、粟、黍,以及郑和从海外带回来的冬薯马铃薯、土豆。”
粟又称谷子,小米,狗尾粟,古称粟为粱,糯性粟为秫。
华夏是粟的起源中心,种粟历史悠久,农谚有“只有青山干死竹,未见地上旱死粟”,可见其抗旱能力超强。
它既耐干旱,贫瘠,又不怕酸碱,所以在干旱地区,贫瘠山区都可以种植。
糜é子,又名稷、黍,是一种不粘的黍。
在水稻传入华夏之前,与粟米、小麦、大豆、麻子并称为五谷。
这种作物是一年生栽培草本,生育期短,耐旱、耐瘠薄,一般在每年的三、四月种植,八月中秋前完成收割。
在《诗经·黍离之中,商朝灭亡后,其国都已成废墟,长满了黍这种植物,显得格外荒凉。
华夏先民之所以偏爱黍,在于当时农业技术落后,而黍的生命力较强,且成熟周期短,自然被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