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我推出来的公式,和书上的不一样(2 / 2)

“嗯?等一下!”

这个时候,徐佑突然发现。

在液膜流量分布的理论表达式上面。

自己所推导的公式,竟然真的和资料上的公式,有了一些出入。

徐佑并没有马上感到兴奋,而是先去检查了一下自己的推导过程,看看其中有没有什么问题所在。

毕竟,不管是什么样级别的学霸,当你做出来的结果,与标准答案不同时,不可能马上就认为,是标准答案错了。

即使对自己再有信心,也肯定是得再好好确认一下的。

“我的推导,确实没有问题。”

徐佑仔细的检查了几遍自己的推导过程,确认并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但当徐佑去分析资料上的公式推导过程时,也是同样没有问题的。

“原来是因为,我在里面多考虑了一个射流参数啊。”

在原有的公式中,这个射流参数并没有出现。

徐佑觉得,并不是这个射流参数毫无意义。

只是可能这个射流参数带来的影响太小,被直接忽略掉了。

徐佑也并没有发生去认定,这个射流参数到底会对结果有多大的影响,到底是否应该忽略。

但徐佑想起了,上一次帮王相武解决量子相变的课题时,出现的误差问题。

仅仅是一个误差微小到可以忽略的近似过程,在经历了放大之后,也可以对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

因此,徐佑决定,先对这个问题持保留意见。

在这之后,徐佑用了小半天的时间,完成了对整个问题的分析,包括各种公式的推导。

“果然,在后面数据处理中,也是有放大处理的!”

通过缜密的思考与分析后,徐佑注意到,这个问题与上次王相武的实验课题,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个射流参数,如果不忽略的话,得出的数据结果将是更精确的。

而这,很可能是设计出新型液膜冷却系统的关键所在。

接下来,就是通过软件模拟,来仿真整个冷却的过程。

徐佑再一次感受到了信息学的重要性。

虽说软件模拟与实际实验的结果,肯定是存在一定的误差的。

但只要模拟的精确度足够高,这绝对是一个比实际实验高效得多的方法。

通过软件模拟,徐佑将包括液膜的形成、主流的夹带、推力室的液膜冷却、液膜冷却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等过程,完整的模拟了出来。

这样一来,徐佑就可以很方便的查看,在各个参量改变时,对于每个过程产生的结果,都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徐佑根据各项数据的反馈,思索着如何去设计新的推力室冷却结构。

不知不觉中,徐佑再一次进入到了,那种神奇的心流状态之中。

在心流状态下,徐佑的注意力更加的集中,大脑的状态达到了最高的水准。

渐渐的,徐佑终于将脑海中零散的链条,逐渐拼接到了一起。

()

1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