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七章 访问英法(八)(1 / 2)

当然,台湾海峡之战失利只是战术问题,英国**更看重的是远征军舰队全军覆没的战略失策在那里。而经过一批战略家的分柝之后,终于得出了两个战略失策的原因。

第一是英国不应该亲自参战,还是应该在后面摇控指挥,保持威摄。因为远东地区离英国的本土太远,英国很难在远东地区投入过大的力量幅射,因此在远东战争之前,英国全力的扶植日本,就是在尽管避免自己亲自参战,保持一个背后威摄力的存在。即使是后来华东**参战,击败了俄国、日本之后,英国也没有改变初衷,并极力促成普茨茅斯谈判,还是不想亲自出手。

但就在这时,英国犯了一个重大的战略错误,为了防止华东**在战争结束之后势大难制,英国希望在普茨茅斯谈判中压制华东**得不到战争赔款,结果却导制了普茨茅斯谈判的失败,战争继续进行,同时英国也不得不从后台走出来,亲自下场,完全背离了当初的不亲自参战,背后摇指,保持威摄的战略,后果就是台湾海峡一战失利,彻底失去了制衡华东**的能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华东**成为远东地区最强的政治实体。

现在复盘起来一看,其实在普茨茅斯谈判中,华东**像俄国、日本索要的战争赔款只有5000万英磅,即使支付了这一笔赔款,俄国、日本所受的损失,华东**所获得的利益也要远小于后来,除去赔款少了一大半之外,俄国只失去海参崴地区,但可以保住乌苏里江流域和阿穆尔河流域5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远东地区依然保持着相当的影响力;而日本的本土不会遭到华东**的攻击,最多2、3年就可以恢复元气,同时华东**也不可能得到加里曼丹岛,连上海租界都可以保全下来,优势比现在自是大大降底了。

而英国只要在战争结束之后促成俄国、日本联合,再有英国、法国在背后支持,足以在远东地区压制住华东**,至少也能形成鼎足之势,而俄国、日本为抗衡华东**,又必须依仗英国、法国,这样的【四国同盟】才会因共同利益而牢牢结合在一起。

实际这个结论多少也有些事后诸葛亮之嫌,毕竞在当初决定参战时,英国可谓是信心十足,认为只要远征军舰队一到远东,就算不能彻底击败华东**,毕竟远征军没有强大的陆军,无法上岸作战,但也足以能够扭转远东地区的局势,因为强大的海军完全可以全面压制住华东**的海军力量,而失去了制海权之后,华东**也不得不屈服,放弃战争赔款的索求,这样英国的目地也就达到了,而且这次参战也将成为一次成功的典范。

当然在时英国的信心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远征军舰队共计有25艘战列舰,15艘装甲巡洋舰,这个阵容在参战之前,确实是怎么看都不可能输的。但匪夷所思也好,难以置信,结果却是远征军舰队,而且还是几乎全军覆没的输了个彻底,这就说明英国对华东**的认知和了解不够,对华东**的实力存在着严重的误判。

这也就是英国所犯下的第二个战略失策,可以说这一个战略失策比第一个更为严重,因为如果英国能够准确的判断华东**的实力,就不会轻易参战了。因此在远东战争结束之后,英国内阁就下令在国家安全部中成立专门针对中国的情报收集、分析机构,并将中国的情报列为最高等级,和德法美等诸国并列。

虽然在远东战争失利之后,英国在中国的势力大减,但毕竟是在中国经营了多年,依然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因此在短短几个月里,就收集到大量关于华东**的资料,而经过情报人员的研究分析之后,英国**才发现自己对华东**的认知确实有很大的偏差。

原来英国只是认为华东**是一个有较强的武装力量,并掌握了一定的现代科学技术的政治团体,但在本质上和清廷没有多大的区别,但从收集到的情报来看,华东**的作风务实,而**的官员都有很强的管理能力,而且每每行事都会制定详细的计划,谋定而后动,执行力也极强,因此基本都会取得成功,同时又极端重视维护国家利益。这次远东战争,至少是提前4、5年就开始策划准备,决不是临时的决定。而这样的行事的作风,再加上卩右强大的武力作后盾,是最让人头疼痛的那种对手。

而和这样的对手打交道,恐吓、忽悠都是没有用的,只能老老实实的进行利益交换,当然从己获得的情报来看,华**显然也是喜欢这种模式。虽然这样的交易,英国也要老老实实拿出利益来进行交易,但也总比油盐不进的国家强,毕竟只要是可以交易,那就证明是可以谈的,只看利益的大小罢了。

这时徐济超笑道:“我不否认,英法二国的国力确实要比德国强,但这未必就能说明英法二国能够给我们带来的利益更多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