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赞同地:“好!我们就看宝钢。”</p>
通往宝山的公路</p>
一辆乳白色的面包车飞驰在公路上。化人车内:</p>
吴钢自豪地介绍:“宝钢第一期工程即将完工,至迟明年就可投产。也就是说,一座世界级的现代化的大型钢厂将傲然屹立在上海。宝钢那飞溅的钢花将把东方明珠照耀得更加光彩夺目!”</p>
邓小平:“没想到吴钢这小子还有些文采!”</p>
卓琳;“不要忘了,他妈妈是有名的记者。”</p>
王震:“这就是遗传吧!”</p>
牟记者:“什么遗传啊,他们这一代人是在‘文化大革命’中长大的,别的本事没学到,嘴皮子功夫倒练出来了!”</p>
吴钢把嘴一嗽:“邓伯伯,我妈呀就是鲁迅先生批评的九斤半老太婆!等我们宝钢二期工程上马以后,她就知道我们这一代绝不是天桥的把式―只说不练了!”</p>
面包车上发出惬意的笑声。</p>
牟记者:“看你得意的,宝钢二期工程能不能上马,还得问问你邓伯伯呢!”</p>
邓小平:“黎总,你的意见呢?”</p>
黎总:“不管有多少反对的意见,我认为宝钢第二期工程非上不可!”</p>
邓小平:“我赞同黎总的意见,宝钢二期工程上是肯定的,问题是什么时候上。”</p>
黎总:“我们经过科学的论证,认为应该趁热打铁,立即七马。”</p>
邓小平:“如果一九八四年开工,两年能不能完工?每年需要多少投资?投资高峰在哪一年?”</p>
黎总:“投资高峰在一九八五年,有两亿元就可以了!”</p>
邓小平:“原来国家计委考虑宝钢二期工程在‘七五’期间上,如果一九八五年只要两亿元,还可以上得快一些,不要耽误时间。”</p>
王震:“对!还是要争取时间。”</p>
在牟记者的画外音中叠印出相应的画面:</p>
“邓小平一行在宝钢黎总的陪同下,驱车巡视了宝钢纵横十三平方公里的厂区。他来到延伸到江中一千六百米的宝钢主原料码头上,远眺滚滚东去的江水心潮澎湃,坚定地说了这句话:‘我们要把日本的技术都学过来’!最后,他驱车来到就要竣工的4063立方米大高炉进行视察……”</p>
4063大高炉</p>
高炉工地上热火朝天,建筑工人们紧张地劳动着。</p>
邓小平大声地问:“工人同志们,你们是从哪里来支援宝钢建设的啊?”</p>
“四川!”</p>
邓小平笑了:“是我们家乡的啊,同志们辛苦了!”</p>
“小平同志辛苦了!”</p>
邓小平频频向家乡的建筑工人招手致意。他望着这座大高炉:“黎总,这座大高炉在世界上能排第几?”</p>
黎总:“我只能这样说,应该是名列前茅。详细情况嘛,”他指着吴钢,“由他介绍。”</p>
吴钢认真地:“就容量而言,我方提供的这座高炉不是世界上最大的;但是,就其先进程度而言,我方提供的这座高炉无疑是属于世界最先进的水平。”</p>
牟记者生气地:“吴钢,什么一口一个我方我方的,不要忘了,我是你妈!”</p>
同行参观的人不约而同地笑了。</p>
邓小平:“这符合价值规律,也符合时代潮流嘛。”</p>
牟记者叹了口气:“咳!吃着人家的嘴短,拿着人家的手软,几个臭钱,就把我的儿子收买过去了。”</p>
邓小平:“王震同志,有何感想啊?”</p>
王震:“我是第三次来宝钢了!想想宝钢这几年走过来的路,真是一言难尽啊!”</p>
邓小平:“黎总,你可以告诉宝钢的同志们,就是王震同志没有吹冷气!”</p>
黎总:“我们非常清楚!”</p>
邓小平:“我建议:一期工程投产时应由工震同志来点火。”</p>
黎总:“行!”</p>
吴钢忙说:“不行!”</p>
邓小平一怔:“为什么?”</p>
吴钢:“邓伯伯,您知道吗?这座高炉点火以后,炉内的温度高达一千八百度啊!”</p>
邓小平:“我告诉你:你王震伯伯的温度是三千度!”</p>
宝山宾馆</p>
邓小平站在书案前,挥毫题字的特写:</p>
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邓小平。</p>
王震、黎总、牟记者、昊钢等情不自禁地鼓掌。</p>
邓小平放下毛笔:“你们的掌声告诉了我:你们是赞成我写的这三句话的。”</p>
“是!”</p>
邓小平:“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p>
“没有了!”</p>
吴钢:“邓伯伯,我还有问题要问。”</p>
邓小平:“你是代表日方啊,还是代表宝钢啊?”</p>
吴钢不好意思地:“我代表自己。”</p>
邓小平:“行!说吧。”</p>
吴钢:“根据我考察日本钢铁业的情况,宝钢投产后若想保持领先地位,就一定不要像鞍钢那样只是完成国家下达的生产指标,而是要推向市场,参与国际钢铁业的竞争。”</p>
牟记者:“不要瞎说!”</p>
邓小平:“昊钢是在明说。我们的国家,不仅宝钢要按市场规律办事,参与国际竞争,而且所有的企业都要按市场规律办事,有条件地都要推向市场,参与国际竞争!”</p>
在郁教授的画外音中叠印出相应的画面:</p>
牟记者:“邓小平视察上海宝钢之后,满怀喜悦地驱车北上。他回到北京以后,很快就发表了如下这段有名的谈话……”</p>
邓小平:“最近我专门到广东、福建跑了三个经济特区,有了点感性认识。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厦门特区划得太小,要把整个厦门岛搞成特区。这样就首先吸引大批华侨资金、港台资金,就可以把周围地区带动起来,使整个福建省的经济都活跃起来。我们要开发海南岛。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要让一部分地方先富起来,搞平均主义不行,这是个大政策!”</p>
郁教授:“在邓小平的倡议下,三月二十六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会议根据邓小平的建议,提出将厦门特区扩大到全岛,并实行某些自由港的政策。会议建议: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州、湛江、北海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从此,中国通向世界的大门完全打开了……”</p>
邓小平家的庭院</p>
邓小平缓步走在灯光柔和的雨道上。突然,客厅中传出有些耳熟的一男一女的对话声:</p>
男声:“你呀,完全辜负了邓伯伯对你的希望!”</p>
女的:“叫我看啊,你已经跟不上邓伯伯的改革步伐了!”</p>
邓小平笑着自语:“这父女俩怎么打到这里来了……”</p>
邓小平的客斤</p>
卓琳:“叫我说啊,你们父女俩都压压火,平平气,等老爷子来了再说好不好?”</p>
邓小平一步走进:“清官难断家务事!国事,留在这里继续吵;家事,我不介人,你们回家解决。”</p>
郁教授:“我们父女间的矛盾,既是家事,也是国事。”</p>
邓小平笑了:“有意思,你们的家事也成了国事了!”</p>
卓琳:“对!郁平在美国不是找了一个台湾的同行嘛,不仅他们双方的二老反对,两岸的科研机构也反对。”</p>
邓小平:“我明白了,中国科学院担心郁平的先生是台湾的特务,台湾的科学院害怕郁平是共产党……”</p>
郁平急得哭了:“邓伯伯,他们不是担心,而是就这么认为的。今天上午,科学院的领导正式和我谈了话:停止我参加对撞机的研究工作,去北大教书。”</p>
卓琳:“郁教授一听就火了,问郁平:你是要革命工作还是要爱情?二者必据其一!”</p>
郁平:“我的母亲做得更绝,不仅不承认这门亲事,也不准我的先生进家门。”</p>
郁教授:“你懂吗?这是大是大非问题!”</p>
郁平:“邓伯伯,您得为我做主啊!……”</p>
邓小平有些沉重地:“看起来,一国两制不解决,一家两制也是很难行得通的啊!”他看着急得要哭的郁平,“拿出你当年拦我轿车的闯劲来好不好?”</p>
郁平:“好!”</p>
邓小平:“一国两制早晚要解决,一家两制立即解决!”</p>
郁教授:“怎么个解决法?”</p>
邓小平:“郁平可以去北大教书,但研究对撞机的工作不能停。工作交由我来做。”</p>
郁平:“谢谢邓伯伯!”</p>
邓小平:“如果台湾不允许郁平的先生从事科研工作,我同意他来中科院工作。”</p>
郁平哭了:“邓伯伯!……”</p>
邓小平:“至于郁教授同不同意台湾的女婿进门,我就不好说些什么了!”</p>
郁教授:“您不知道,郁平她先生的父亲十分反动啊!”</p>
邓小平:“不要忘了,杨振宁博士的岳父还是我们的战犯杜幸明呢!”</p>
郁教授沉思不语。</p>
郁平生气地:“那好!我和先生搬到中科院去住。”</p>
卓琳:“不行!你父母会伤心的。”</p>
郁平:“邓伯伯……”</p>
邓小平:“这样吧,你的恩师李政道先生就要来北京访问了,请他在研究对撞机的同时,帮着做你父母的工作。”</p>
人大会堂安徽厅</p>
李政道:“小平先生,在您的关照下,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就要在北京中关村奠基了,几十个博士后流动站也建立起来了。对此,我是要谢谢您的!”</p>
邓小平:“错了!应当是我对你说声:‘谢谢!”,你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你不仅帮着科学院筹建了电子对撞机工程,而且还帮助我们培养了很多科研人才。”李政道:“您太客气了!”邓小平:“据我所知,博士这个名称恐怕在汉朝就有了。博士的知识既然已经很博了,为什么还要有博士后呢?‘博士后’对我来说是新名词,在国外可能是老名词了吧?”</p>
李政道:“也不老!真正形成制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普通大学生,是由教师出题目,然后指导讲解。合格者授于学士学位。研究生在读博士时,是教师定方向,定题目,是学生自己解题,由教师和同行们评价。合格者授予博士学位。”邓小平:“中国的大学就是按照这个模式办事的。”李政道:“但是,真正做研究,方向、题目都要自己定,这是独立工作能力的锻炼和判断,博士后研究工作一般要二至六年。有了博士后,才能使优秀的博士生成为独立的研究人员。 自然,博士后的科研费、生活费必须有保证。”</p>
邓小平:“我们可以解决!”</p>
李政道:“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是以美国为主,而在美国,几乎每一所第一流的研究院里最优秀的研究生都是华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中国政府派出去的留学生。这是祖国的财产,是不能放弃的,尖锐的问题是怎么吸引他们回来。”</p>
邓小平:“你的意见呢?”</p>
李政道:“一要教育他们为祖国出力,为民族争光。再是建议政府建立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基金应该完全用在基础研究和应用上。而比较大规模的项目,国家应用长期计划和拨款的方式。”</p>
邓小平:“这没有什么困难。”</p>
李政道:“八月二十二日是您的八十大寿,遗憾的是,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是在你八十大寿之后举行奠基仪式。按照我们祖宗留下来的传统,不能把它当做一份厚礼献给你了!”</p>
邓小平:“我是反对做寿的。你们的正负电子对撞机破土动工的时候,我一定出席剪彩仪式!”</p>
李政道激动地:“呀真的?”</p>
邓小平微笑着点了点头。</p>
在牟记者的画外音中,叠印出有关的画面和历史资料片:</p>
牟记者:“一九八四年八月二十二日,邓小平迎来了自己的八十华诞。回首往事,似乎又想起了这样几句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p>
(/10659/10659931/11166747.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