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集01(1 / 2)

(现在时……)</p>

郁教授和牟记者驻足京西宾馆门前, 一十分深沉地回忆着:</p>

郁教授:“正当全国刚刚掀起真理标准大辩论的时候,中国经济代表团访日归来,向政治局汇报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快的三条经验:一是大胆地引进新技术;二是充分利用国外资金;三是发展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这对中央高层决策影响极大。为此,中央决定于一九七八年七月六日召开国务院务虚会,会址就选在这座京西宾馆中,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六十多人参加,会议开了一个多月。”</p>

牟记者:“与此同时,在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等的支持下,胡耀邦为首的中组部以‘我们不下油锅,谁下油锅’的决心,大力平反冤假错案。不久,中组部等五个部委连续召开会议,向中央拟了一个《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请示报告》,中共中央以十一号文件下发全国,引起极大的轰动。”</p>

郁教授:“邓小平在关注上述国家大事之外,他作为主管 外事的副总理除去积极推进中美关系正常化,还于八月十二日与日本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接着,又应金日成主席的邀请,率中国党政代表团于九月八日访问朝鲜并参加朝鲜国庆三十周年的活动。”</p>

牟记者:“我作为中国的记者有幸随邓小平出访朝鲜。另外,在中国党政代表团回国以后,我又有幸随邓小平考察了东北三省的工业。当我们参观了本溪钢厂向大庆油田进发的路上,小平同志在他的专列中约.见了我……”</p>

(随着牟记者的画外音结束,画面转入过去时……)</p>

东北大地</p>

一列墨绿色的专列飞驰在东北大地的青纱帐中。</p>

渐渐化人火车专列客厢:</p>

邓小平坐在像是办公室一样的桌前,看着对面的牟记者,问道:“牟记者,听说你对我国的钢铁事业有着格外的兴趣,是这样的吗?”</p>

牟记者有些沉重地点了点头:“是的!我除去作为记者的特殊爱好而外,还有一个感情囚素,那就是我的丈夫在辽沈战役一结束,就被陈云同志派到鞍山去接收鞍钢了。”</p>

邓小平:“这样说来,你的丈夫算得上是一位老钢铁了!他还在鞍钢工作吗?”</p>

牟记者:“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造反派迫害死了。”</p>

邓小平低沉地:“你一定要节哀。你们有几个孩子?”</p>

牟记者:“就一个儿子。在北大荒当了六年知青,现在鞍钢一边当学徒工一边自学。”</p>

邓小平:“为什么不考大学呢?”</p>

牟记者:“孩子在一九七五年底考上了钢铁学院,因受我支持整顿的牵连,又被学校除名了。”</p>

邓小平:“真是没有道理啊!”他看着牟记者那凝重的表情,有意转移话题,“你对本钢的印象如何?”</p>

牟记者:“说老实话,我真是感慨万千啊!从建国初期我就跑钢铁战线, 自然本溪、鞍山这些钢铁基地就是我采访的重点。那时,我每每坐上东出山海关的火车,眼前就会出现钢花四溅的壮观场景。可是现在呢……”她突然停了下来。</p>

邓小平:“继续说下去。”</p>

牟记者:“我听了你说的这段话:‘现在就是要好好地向世界先进经验学习。不然老是跟着人家后面爬行。什么是爬行主义?这才是真正的爬行主义’之后,我真的不知道世界先进的钢铁生产经验是个什么样子了!”</p>

邓小平微微地点了点头。</p>

牟记者:“再比如你批评苏联企业管理水平比资本主义国家落后得多,而我们又是学苏联这一套,至今还没有跳出这个圈子,我也没有这个体会。”</p>

邓小平:“那是因为你没有比较嘛!如果你看了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管理,再看看我们现在厂矿企业的情况,你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太落后了!”</p>

牟记者:“您能为我创造这样一个比较的机会吗?”</p>

邓小平:“等机会吧!”他深深地吸了一n烟,“大庆就要到了,你到过大庆采访吗?”</p>

牟记者:“到过。准确地说,不止一次。另外,我有一个中学的同学是知名的化学专家,在大庆工作,她也经常给我介绍大庆的情况。”</p>

邓小平:“好麻!这次你还可以单独和她谈一谈,了解更多的第一手材料。”</p>

牟记者摇了摇头:“可惜,她在半年前出国探亲了。”</p>

大庆油田</p>

邓小平一行在大庆叶书记等的陪同下,走在井架林立的大庆油田旷野的大路上。</p>

邓小平:“我这是第三次来大庆了!从粉碎‘四人帮’以后,整体形势还好吧?”</p>

叶书记:“好!大庆油田已经达到年产原油五千万吨以上,并且稳产了两年,占全国原油生产的一半以上了。”</p>

邓小平:“了不起!还能稳产多久?”</p>

叶书记:“至少还可以稳产到一九八五年。”</p>

邓小平高兴地:“好!你们一定要把油田管理好。”他举目远望,“到处都是井架哟!你们带我参观哪一口油井啊?”叶书记:“您十四年前参观过的那口‘光荣井’!”</p>

光荣井旁</p>

采油的千部和工人站在油井的前边,热烈欢迎邓小平一行的到来。</p>

邓小平一边频频挥手一边说:“同志们好!你们辛苦了!”</p>

叶书记大声地:“同志们!请安静!下边请邓副主席参观我们这口‘光荣井’!”</p>

采油的干部和工人停止鼓掌欢迎,并渐渐闪到两边。</p>

特写:井架上挂着“光荣井”三个大字。</p>

邓小平看着“光荣井”这三个大字,严肃地问:“同志们!这口井为什么叫‘光荣井’啊?是不是因为十四年前我参观过这口油井啊?”</p>

“不是!”众口一声地答说。</p>

邓小平:“那又是为什么呢?”</p>

叶书记:“邓副主席,您可能还记得,那时这口油井日产原油三十二吨。”</p>

邓小平:“对,对!好像已经开采了四年吧?”</p>

叶书记:“是的!现在,这口油井日产原油已经增长到六</p>

十三吨,做到了开发十八年,产量翻一番。”</p>

邓小平笑了:“所以你们就送给了它一个名字‘光荣井’,对不对?”</p>

“对!”</p>

邓小平:“这样做好!”他指着旷野上林立的井架,“我希望有更多的油井挂上‘光荣井’的牌子!”</p>

叶书记:“我们一定努力!”</p>

邓小平:“同志们!你们靠什么去努力呢?”</p>

“铁人精神!”</p>

邓小平:“好!另外,我再送给你们一条:先进的科技和先进的管理。”</p>

大家兴奋地看着邓小平,似在等待着什么。</p>

邓小平:“二十多年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封锁我们,苏联撕毁合同卡我们,都想以经济的手段―尤其是用石油逼迫我们投降。但是,以王进喜同志为首的石油工人、科技人员创造了铁人精神,在祖国大地上找到了石油。因此,我们共产党人要永远发扬铁人精神!”</p>

采油干部和工人热烈鼓掌。</p>

邓小平:“但是,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科学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就说采油手段吧,我们也应当主动地走出去,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只要我们做到了铁人精神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一定会很快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p>

采油干部和工人长时间鼓掌。</p>

大庆纪念馆</p>

邓小平一行在叶书记的陪同下走进纪念馆。</p>

邓小平一眼看见铁人王进喜的塑像,高兴地:“来!为了发扬铁人精神,我们在王铁人的塑像前合个影!”</p>

邓小平第一个站在王铁人的塑像前。</p>

叶书记、李秘书等站在邓小平的两边。</p>

牟记者举起照相机,风趣地喊了一声“茄子!”按动快门,咔嚓一声,照了一张合影。</p>

邓小平:“下边,我们一边参观一边听你们讲现在大庆油田的情况。”他蓦然抬头,看见一幅标语:</p>

特写:大庆外围找大庆,大庆底下找大庆。</p>

邓小平:“我看就从这幅标语讲起吧!”</p>

叶书记:“我们经过科学实验,证明在大庆的下边,也就是七千米的深层中蕴藏着石油;同时,我们经过科学钻探,在华北古潜山找到石油,在新疆和四川也在深层中找到了石油。”</p>

邓小平:“很好嘛!你们搞深层开采有什么困难吗?”</p>

叶书记:“有!主要是钻头不过关。一些国家生产的打六千米的钻机都有缺点,打七千米就更困难了!”</p>

邓小平:“我看了一个材料,美国的钻机能打到七千米以下。你们找外贸部门,买美国的,还是它厉害。”</p>

邓小平走到李四光的照片前,有些激动地:“李四光同志是爱国的大科学家。当年,他说陆相能生油,有人就不服气嘛!结果,我们还不是找到了大庆油田!”</p>

叶书记:“大庆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李四光同志!”</p>

邓小平:“应该说中华民族永远不会忘记李四光同志!”他沉吟片时,“也不要因此而否定其他的学派。要搞百家争鸣。”</p>

叶书记:“是!”</p>

邓小平低沉地:“要不了多少年,石油又将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因素。”他沉思片时,“你们要加快找油,加快找气,一定要找到更多的油气田。我们年产要有五亿吨油就好了!”</p>

叶书记及所有陪同参观的人一片沉默。</p>

大庆街道</p>

邓小平一行在叶书记的陪同下走在宽阔的街道上。</p>

邓小平指着街道两边的住宅:“大庆贡献大,住房条件要好一些。你们不仅要生产石油,还要盖楼房,要搞建筑材料。”</p>

叶书记:“我们正在学着办这些事情。”</p>

邓小平:“大庆是以化工为主的城市,你们对油、气、化工的污染解决得怎样?”</p>

叶书记:“没有解决好。”</p>

邓小平严肃地:“你们要花大气力,一定要把化学工业的‘三废’处理好。要把大庆油田建设成美丽的油田。”</p>

叶书记:“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