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长些的勋贵们则是这次练兵的主力,带着勋贵的庶子嫡孙们去折冲府练兵。
这些剑南道抽调的府兵共有十万,按照兵部的论断,大乾府兵的战力是两个极端,千人以下,可以一战三。万人以上,五万以下,可一战二。五万以上十万以下,可一战二或一战三。十万以上,纵横天下。
人力有极限,但是组织起来的大乾府兵倚靠军阵往往可以以少胜多。
因为军队作战更多的是考虑接敌的面积和兵员的素质。
所以并不是人数越多,战力越强,灵活,稳重,这也是为什么勋贵们一致同意后,让圣人添置都护府的原因,大乾的府兵军团以十万最佳,可征一方,五万可守,人数多或者少都无法全力施展府兵的战力。
大乾百年间大量的战例都表明这一点。
因此大乾军中都是两卫制,分左右。
一军战于前,一军待在后,两军交替而战,便能席卷沙场。
处置完府兵的事情,大乾的君臣们忽然发现他们遗漏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那便是厢军,各道厢军的成分十分复杂,这里面有轮番上值的府兵作为军官,底层的厢军中既有犯刑律以戎戍赎罪的犯人,也有为一口吃食的流民,还有拿钱招募的兵员。
现在厢军的地位被提了上来,那些出身不好的厢军便面临着被逐出厢军的结局。
如果处理不好,那么大乾极有可能面临着厢军的动乱,与纪律严明的府兵想比,这些各州县的厢军军律虽然也用的是府兵的那一套,但是却疏于管理,毕竟这些厢军只是处置一下匪患,并不需要他们去边关和异族军队作战,因此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战力不如府兵。
而战力不如府兵,也让这些厢军的待遇没有府兵好,没有永业田,各州府只是用钱养着这些厢军,这也是造成大乾赋税一直提不上来的原因。
直到这个时候,齐国公府姜卜的刀锋才被众人发现,三使就任,对付地方大族。
府兵改制,刀锋指向厢军。
这不是私仇,而是勋贵权利的看中了厢军这块被大乾君臣看不到的地方。
而勋贵这两年一直以来的退让,在隆盛新政的末尾被暴露了出来。
<sript><sript>
<sript><sri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