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院长,有什么事?”</p>
林奇快步过去,心中已然有所猜测。</p>
“你的论文发表了!”</p>
郭有道一脸激动道:“三篇论文!一起发表的!全都在《经济研究》上面!样刊已经寄到了,你来我办公室里看一下吧!”</p>
“好!”</p>
来到办公室。</p>
郭有道把一个包裹递给林奇。</p>
林奇打开。</p>
这次,没有信件。</p>
只有汇款单和样刊。</p>
拿起样刊,只见这是《经济研究》杂志的4月刊。</p>
杂志封面上,除了“经济研究”这四个大字外,还有几篇封面标题。</p>
其中。</p>
他的《国企改革的“抓大放小”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赫然在列。</p>
并且,相比较其他几篇杂志而言,这个杂志的标题还是加粗字体,显示出,这是本期杂志中,最受编辑重视和推荐的文章!</p>
“打开瞧瞧!”</p>
郭有道伸着脖子说道,看起来比林奇还要激动期待。</p>
“嗯。”</p>
林奇点点头,将杂志打开。</p>
从目录里,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三篇论文。</p>
挨着的。</p>
“其实你的第一篇论文寄出去后,《经济研究》那边就过稿了,原本打算刊登在3月刊的。”</p>
郭有道笑道:“但后来这两篇杂志寄过去后,杂志编辑部特意打电话给我,表示要把三篇论文一起刊登在4月刊上,我寻思给你个惊喜,就没告诉你……你这段时间,是不是等着急了?”</p>
“着急倒不至于。”</p>
林奇笑道:“就是有点儿纳闷,心想着,就算是被拒稿,也该有回音了。”</p>
郭有道呵呵一笑:“肯定不会拒稿的,这样的顶级论文,如果被拒稿了,《经济研究》也就不配被称作是咱们经济学领域里的最强杂志了!”</p>
二人聊着天,翻开后面的论文看了看。</p>
论文内容,他们二人都很熟悉,就没必要看了。</p>
但在三篇论文的前面,还有一篇“编者按”,是《经济研究》的杂志主编陈文山亲自撰写的,足足有大几百字。</p>
陈文山以热情洋溢的语言,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对林奇的三篇论文进行了全方位的夸赞表扬。</p>
尤其是最后一篇。</p>
称其为当前国企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驱散了雾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p>
表示,这三篇论文,是值得各位经济学领域的学者,以及从事经济改革、国企改革工作的各级领导认真观看,仔细揣摩领悟的。</p>
“当初决定要把三篇论文一起刊登的时候,就是陈主编给我打的电话。”</p>
郭有道说道:“陈主编向我询问你的信息,我说是大一学生,他连连说了好几个不可能,表示要从京城来见你。其实原本他在半个月前就要来的,但后来因为一些其他事情耽误了。现在,他又来了,今天下午的火车,你陪我一块儿去火车站迎接他吧。”</p>
“好。”</p>
林奇点点头:“那你帮我请个假,下午两节课呢。”</p>
“行。”</p>
郭有道笑道:“这下子,我真成你的秘书了。”</p>
“辛苦郭院长。”</p>
“客气了……另外,下午来的,不止是陈主编一个人。”</p>
郭有道说道:“还有我的一个老同学,叫刘玉凤,目前是社科院经济研究室的副主任,也是国有企业改革课题组的组长。</p>
她与陈主编也很熟悉。</p>
当初你的论文交给我之后,我就给刘玉凤打了个电话,等陈主编收到论文后,也拿去给刘玉凤看了。</p>
她对你的这三篇论文,同样大加赞赏与肯定,并且打算来见见你,与你当面交流。</p>
于是她就和陈主编一起买了来这里的票,下午一起到。”</p>
“两位重量级的人物啊!”</p>
林奇笑道。</p>
《经济研究》杂志的主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