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璞:“早年楚国公府同我家还有舅舅家都十分熟悉。”要没有后来“拆伙”,可算通家之好。</p>
何况李君璞当初索要手稿并非秘密,消息大约是从冯家漏出去的。</p>
李君璞转移话题,“潘潜此人如何?”</p>
段晓棠心道不就是一个写书的文士么,原封不动将杜乔之前说过的重复一遍。</p>
李君璞暗道杜乔可以信任,至少潘潜明面上的身份没问题。</p>
“今晚我在楚国公的包房里,见着潘潜。”</p>
段晓棠惊讶道:“他是楚国公的人,专门试探你?”</p>
李君璞琢磨一番屋内人各自的态度和站位,肯定道:“他应该是宋道平的人。”</p>
今夜所见,倒给李君璞一些灵感。</p>
所有人都知道杨胤和宋道平是好友,时常交流诗文辞赋。</p>
但因宋道平辞官,专心读书不沾染政事,反倒教人忽略这布衣之人。</p>
如果宋道平暗地里向杨胤举荐士人,就没有表面上那么淡泊名利。</p>
文士的关系最为复杂,一场文会,一场游园……足够勾连许多人手,还不引人注目。</p>
李君璞:“他们应该不知晓,我与潘潜认识。”</p>
说“认识”也是平平,不过见过一面,稍微知晓些底细。</p>
但若是被杨胤宋道平知晓,潘潜私底下帮段晓棠写话本,可就好看了。</p>
段晓棠琢磨出一丝蛛丝马迹,“潘潜住在延康坊。”</p>
李君璞:“你大概不知道,楚国公的别院在延康坊。”</p>
段晓棠和李君璞商量一通,潘潜和杜乔应该就是普通士子间的交好,意外相投。</p>
阴差阳错被段晓棠看中,写《三国演义》的话本。</p>
现在怕这件事露出去的反而是潘潜,他在杨胤面前,出身本就短一截,再被人知道干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事,前途无望。</p>
段晓棠有些抓狂,“狗屎一样的缘分,我的《三国演义》怎么办?”</p>
潘潜已经交过一回稿,写的真不错。现在上哪去找那么合适的枪手。</p>
李君璞想敲敲段晓棠的脑袋,“什么时候了,还想你的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