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一日破之(2 / 2)

“砰砰砰。”

车厢后的金江军的鸟铳兵,一息不停的扣下扳机,从枪管中发射铅子。

每名负责射击的鸟铳手,身后都有数名辅兵配合,源源不断为其提供可以直接扣下扳机的鸟铳。

发射出的铅子,在空气中旋转,形成了空气墙,然后在蛮军的盔甲上造成了一个洞。

然后进入蛮兵的内脏中,滚烫的翻滚,甚至裂开数块。

一直到力量耗尽,这颗发挥了作用的铅子,才终于安静下来,停留在了对方的体中。

蛮兵倒在了地上,这种剧痛让他失去了呼吸的力气,翻着白眼痛苦的挣扎。

“彭。”

一匹战马重重的摔倒在地上,连带着骑手一同滚落数步之远,骑手的右腿变了形状,明显的断了。

在地面上他满头是汗,努力的爬向自己的战马,以此躲避友军的马蹄。

在这个子弹是笨蛋,刺刀是好汉的战术,都还未崛起的时代。

以鸟铳为代表的火绳枪,并不能取代冷兵器,更不能取代骑兵。

何种战术的胜利,仍然取决于将领的安排和布置,以及士兵的坚韧程度。

但是对于农耕民族来说,火绳枪甚在便宜,使用成本低廉。

一名优秀的硬弓手,需要从小培养,才能做到精准,并持久的射击,而制作一张战弓同样需要数年之久。

战弓的保养成本远高于鸟铳,使用寿命却远不如鸟铳。

鸟铳的子弹能破甲,箭失却不能轻易的破甲。

任如何穿戴精良盔甲的将领,乃至勐将,一名训练几个月的普通鸟铳手,发射出来的铅子。

就能取他的性命,不存在浑身插满箭失,还能奋勇作战的情况。

火绳枪的三段射,并不能取得决胜。

需要设置一些栅栏,拒马桩等障碍物,同时配备大量的兵种,长矛兵,刀盾兵等。

这是轻步兵正在崛起,但是还未彻底崛起的时代。

金江军的鸟铳兵,配备的是更有利于行军的车厢,以此替代栅栏,拒马桩等工器。

行军的道路上,遇到敌人又能第一时间依托车厢展开防御。

车兵消失了上千年,在火器崛起的时代,从历史的灰尘中重新翻了出来。

比起西方国家托运的栅栏,拒马桩等,大周的车厢使用以及运输,要更先进和便利。

车厢还能防备敌人的弓箭,为士兵提供遮掩。

运输,防卫,便利等等方面,都要更胜一筹。

车厢后有长枪兵,配合鸟铳兵防御骑兵,以及穿戴重甲,手持重武器的,可以对抗敌人穿戴盔甲的重步兵。

在阵仗的侧翼,同样处于保护之中的金江军的炮地,正源源不断发射出炮弹。

火光犹如烟花一般,在阵地上发出耀眼的光芒。

对面汉军的炮兵阵地,已经被金江军的炮兵击败了。

炮兵之间的战斗,更加的专业和高效。

谁的大炮多,谁射的远,射的快并射的准,谁就能赢得胜利。

比起大炮。

金江军的大炮更多,射程更远,参考了西方的炮兵技术,多年的训练射的更快,更准。

因此反而是蛮军后方的炮兵先败下阵来。

而失去了己方炮兵的掩护,蛮兵在金江军火炮和鸟铳,以及弓失的远程打击之下,开始了大量的伤亡。

蛮族的骑兵,不惧死亡,坚韧的突入到金江军的阵地,但是面对金江军犹如铁通一般的防卫。

这些蛮族的骑兵,发挥不了丝毫的作用。

在金江军的阵前,或被长枪捅死,或被钩镰拉下马,拖入阵中被乱刀砍死。

蛮族有骑马步兵,就是骑马行军,到了目的地下马作战的步兵,但是也有精良的重骑兵和弓骑兵。

靠着重骑兵的惨重伤亡,牵制了金江军的火力,蛮族的步兵随后突入进来。

“杀。”

车厢后的刀盾兵,在队长们的带领下,面对气势汹汹冲来的蛮兵,针锋相对的冲击。

“彭。”

“滋。”

……

碰撞声,铁器在铁具上发出刺耳的撕拉声,各种声音汇聚到了一起,只形成了一道杀声。

一触即溃。

不论是蛮军,还是金江军,都不存在这一个词。

这个词只存在乌合之众的军队里面,或者民夫,新兵组成的军队里面,或者士气低落的军队。

多年前的萨尔浒之战,浙江兵战至最后一人,并没有因为伤亡而奔溃,更没有人因为陷入绝地而投降。

而支援的三万周军主力,被蛮兵两百探马所阻挡,不敢在前进一步。

当蛮族抽出数千骑兵来攻打时,三万周军主力一触即溃。

所以伤亡率导致的溃败,是不存在精兵之中的,除非这支精兵受到各种原因,导致士气皆无。

精锐之军,无论古今,当形势需要的时候,可以战到最后一个将领。

蛮军是精锐,金江军也是精锐。

因此形成了一条阎王线处于两军之间,军阵中的士兵蜂拥赶去,无人退却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