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为君效忠(1 / 2)

锦州方面的奏疏,报功锦州打退了蛮族的进攻,向朝廷讨要赏赐和抚恤。

朝廷的军队,终于打败了蛮族。

这些年来,属实是第一回。

收到锦州的功报,最高兴的就要属皇帝。

他才亲政不到一年,辽西方面就打退了蛮族,文治武功,迈出了第一步。

心里即高兴,又犹豫。

魏毅可是太上皇提拔起来的人,该不该调走他呢。

随和皇帝的亲政,大肆贬逐原来的老臣,连原来内阁的璠皓,都已经称病不出门。

明眼人都知道眼前的局势,纷纷改换门庭。

不过有些人太过显眼,例如璠皓,作为太上皇一代,旗杆式的重臣,必当受到清算。

他的结局,就看皇帝心中的报复程度了。

陕西民乱,辽东军事,都因为朝廷如今复杂,人心慌乱的局面,受到了影响。

“魏毅此人,朕不放心,想要重新选一名能担负重任的辽东经略。”

听到皇帝的话,忠顺王认为不能轻动。

“魏毅担任辽东经略不到一年,如果又换人,那一年就换了三名辽东经略。

对于辽西极为不利,此事不必着急。”

忠顺王又一次反对了皇帝的主意。

皇帝看了眼自己的叔叔,没有再谈此事。

忠顺王离开皇宫时,太监夏守忠亲自追了上来,隐晦的劝戒了他几句。

看着夏守忠的离去的背影,忠顺王立在原地,良久长叹一声,显得极为落寞。

以他的精明,又如何看不出,自己的皇帝侄儿,对自己有些不耐烦了。

不过自己作为他的亲叔叔,不能看着他做错事吧。

皇帝终于还是按照忠顺王的意见,下发了旨意,夸赞了锦州方面,并要求内阁赶快制定出奖赏的章程。

结果没两日,金州方面的奏疏,报功平辽侯亲赴营口,逼退了蛮族撤军,也是向朝廷讨要赏赐和抚恤。

“这可是奇了怪了,蛮族到底是为了谁而退军呢。”

双方都在争功。

朝廷阁臣们习以为常,不以为意。

只是按照旧例,派了御史去辽西核查,至于金州,朝廷也派了人去,让山东布政司核查。

如果是以往,以魏毅的关系,是能解决此事的。

可是墙倒众人推。

朝堂上的官位,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坑位都有众多的眼睛在盯着,所以辽西事暴。

朝廷供给了无数的物资,修造的锦州防线,被蛮族破了,皆被毁推倒。

养了数年的锦州军,被蛮族大败,十不存一。

此消息被带了回来,朝廷上下皆惊。

“放肆!”

皇帝在朝堂上大发脾气,连忠顺王都没有逃过,被指着了一番。

认为就是因为忠顺王的提议,自己才夸奖了锦州,结果这么快的被当众打脸。

他认为自己失了颜面,因此又气又怒。

在新的辽东经略还没有落实之前,就派了使者去宁远,把魏毅枷送回京。

同时以荐人不利,导致国家大败,罢免了内阁阁老璠皓,责其立即归乡。

璠皓当阁老数十年,门生故旧无数,他的一去,越发导致朝廷乃至地方上的混乱。

辽西的宁远,锦州残军本来就军心涣散,魏毅到底也是近一年的上官,此人被捉拿。

导致宁远的几名大将人人自危,担忧步入后尘。

此时。

金州的船只来接金江军以及国内援军余部,宁远的大将,纷纷托人带去信件,想要投靠平辽侯。

唐清安得到几人的书信,思考了一番做出了回应。

锦州军立军数年,虽然败的难看,可是他们的敌手,是征战数十年的蛮军。

对比国内大部分军队,甚至朝鲜军,锦州军的实力并不弱。

值得唐清安拉拢一二。

反正是送上门的便宜,又不需要他付出什么,不过口头上几句承诺罢了。

得到平辽侯的保证,绝对不会攻伐他们,几名锦州军老将下定了决心自保。

刘一儒和忠顺王不同,刘一儒更看重朝廷,随着璠皓一系的官员,都开始被清理。

被打压多年的他,大肆提拔自己的故旧门生,这些官员开始走上前台,皆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

对于该如何赏赐金江镇,他认为应当打压。

“同样的蛮族十余万大军,视锦州军为无物,而平辽侯孤身一人到营口,就令对方退兵。

可见其在辽左的威望,连敌人都顾及。”

金江镇的实力,隐瞒了又隐瞒,可毕竟体量在那里,朝廷已经逐渐看清楚。

三百万辽民,十万大军。

又占据小半个辽左。

且孤悬海外,由平辽侯一人建立,没有像众人以为的昙花一现,反而在蛮族的包围中屹立至今,逐渐的变强大。

“当令平辽侯归京叙职,或者在金州恢复辽东都司,任其选择其中一项。”

考虑辽东的局势,刘一儒给了平辽侯选择。

必须规制于朝廷的管制中,不然就决裂吧。

反正辽东的局势,已经败坏如此,封锁山海关后,其余不要也罢,让其和蛮族争斗。

朝廷反而能坐山观虎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