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看看成云和木兰,又觉得不好说。</p>
日子要过着才知道好坏。</p>
只要嫁过去无病无灾,也算是门好姻缘。</p>
张成业没有娃,不用当人后娘,省心。</p>
这事急的不能是女方,便也没拆穿,未向宋常贵提起。</p>
回去后和徐氏偷摸议论了一回,徐氏倒觉得张成业不错。</p>
两家离的近,他又在杨应和那做工,就像程望一样,放在身边安心。</p>
最重要的是他对腊梅有意。</p>
宋常富冷哼一声,当初李庆有也对腊梅有意呢,有个屁的用?</p>
徐氏啧了一声,反正这事不急,慢慢来吧。</p>
若是存了真心,时日久了,总能看得出来。</p>
新屋子刷了白,又铺上地砖,便算真正完工了。</p>
门窗是杨应和带人装的,还新打两张大床,配了桌凳。</p>
一早言道不要工钱料钱,算是他当大哥给的暖屋礼。</p>
还言道要打衣柜等物。</p>
喜月就是成亲后,也是常住在铺里,这就是她第二个家。</p>
喜月笑嘻嘻的说这岂不是给了两副嫁妆。</p>
赵春兰就说了,自家就是做这个的,也不麻烦啥。</p>
喜月知大哥大嫂是疼她,乐呵呵的接受了。</p>
等他们以后建新屋,再想办法还礼回去。</p>
欢儿说让喜月住东屋,她住西屋,两姐妹惯常睡一块,笑着说出嫁前仍睡一起,以后再分开住。</p>
中元节祭祖,杨应和与杜巧娘商议,不管葛天冬能不能中秀才,喜月成亲该回乡祭拜爹爹,告诉他一声。</p>
杜巧娘也觉理应如此,这便商量是趁秋上回去一趟,还是等明年开春。</p>
杨应和道:“葛天冬要是中秀才,估摸也要回乡祭祖,必是想着越早越好,怕是等不到来年。”</p>
中秀才这等大事,自然会想早早告知先人,杜巧娘思量过,说:“要不就趁秋日天好回去一趟,一起回去路上也有个伴。”</p>
杨应和点头称是:“我先前打听过,县里码头有客船很多地方都能去,细问过方生,就算是不能直达到县里,也能到府,到时再雇大车回镇上。”</p>
路上估摸着要十来日,不久留,来去一个月足够了。</p>
家乡已然没了亲人,祭祖后就能回转,天冷之前必能回来。</p>
说起回乡,喜月一声感慨:“也不知道老家成了什么样?”</p>
那些逃离的人,不知道有没有回乡的?</p>
杜巧娘和赵春兰惦记娘家人,不约而同道:“也不知道他们可有回去找过咱?”</p>
赵春兰深知自己带着娃,这回不能跟着回去,离家四载,她已然早就想家了。</p>
平日不提还好,这一提起思乡心绪难平。</p>
在此地纵有千般好,仍是想回到家乡,和亲人们团聚。</p>
想着想着,不自觉红了眼眶。</p>
喜月拥住她安慰:“等满儿再大一些,咱再一道回乡。”</p>
杜巧娘满是纠结,又想回,又放不下铺子和家里。</p>
铺子总要留人,两人都走,怕欢儿一个人忙不过来。</p>
家里两个小娃,宋腊梅还要管着杂货铺,也是难脱开身。</p>
便有感叹人离了乡,想再回去真是太难了。</p>
(/87363/87363685/12543986.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