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家乡(2 / 2)

他穿着一件白衬衣,乖巧地站起来让座,那一瞬间,真的就足够她回味很久。</p>

皮卡很快就驶出了市区,开始慢慢朝着邵茉莉的家乡开去。</p>

燕塘村因为离着海边很远,乡亲们讨生活的方式,还是以种地为主,并不是那种传统的渔村。</p>

但是两个小时之后就是海,所以饮食习惯,还是喜欢吃海鲜。</p>

冬天了,大海寂静而又湿冷,一片萧条。</p>

农闲的乡村也是如此,水泥国道上也看不见几个人,几辆车。</p>

以至于江哲远的皮卡刚驶入燕塘村,就有学龄前儿童呼朋唤友过来看热闹。</p>

也是,没几个人见过皮卡。</p>

“这车……只能停在村支部的那块空地上,再往里开就没有路了,我们……需要步行。”邵茉莉颇为不好意地说道。</p>

燕塘村因为离着海远,没有几个人是靠着打渔为生。</p>

所以跟附近几个村比算是很落后很穷的。</p>

水泥道也就修到了大队附近,然后其他的地方就全是泥巴路,有些地方甚至就是田坎粗细的道儿,下个雨,泥泞得不行。</p>

邵茉莉心里把江哲远当做神仙一般的人物。</p>

就是那种要高高供着的,不染纤尘的。</p>

所以当江哲远看到落后的燕塘村的时候,简直是窘迫到了极致。</p>

邵茉莉窘迫,但是江哲远和邵晚晚却各自有心事。</p>

江哲远第一次来燕塘村的时候,是和邵茉莉来看望外婆,那时候外婆岁数已经大了,虽然戴了助听器,但是也需要人很大声的说话才能听到。</p>

邵茉莉那个时候已经小有成就,所以捐款十万元把路给修缮了。</p>

村长和大队支书还给邵茉莉立了一个捐赠的感谢碑,因为邵茉莉的牵头,后来他又回村里来修桥修路,捐了一百多万。</p>

燕塘村因为有很多水稻田,邵茉莉就赞助村里的一个大伯开了个养鸭厂,然后收鸭蛋,做变蛋和咸鸭蛋,后来还打出了名气。</p>

邵茉莉在燕塘村是名人一个。</p>

江哲远看着现在为家乡的贫穷自卑和心疼的邵茉莉,心里感慨万千。</p>

江哲远是想起了上一世的事情,而邵晚晚是拼命回想书里跟燕塘村有关的片段。</p>

因为原主跟外婆一点感情都没有。</p>

所以几乎从来没有来过燕塘村,作者也没有怎么描写过。</p>

原主惨死之后,外婆还为她流了不少眼泪。</p>

燕塘村对原主来说没有任何情感。</p>

但是确实邵茉莉的肉体精神双故乡。</p>

邵茉莉对外婆的感情有多深,就对燕塘村的感情有多深。</p>

燕塘村在邵茉莉和江哲远的共同捐助下,后来成为了示范村。</p>

人均年收入从九八年的五六十块,变成了后来的六千多元,简直就是质的飞跃。</p>

邵茉莉回到家乡,永远都是乡里乡亲夹道欢迎。</p>

现在低着头的邵茉莉,肯定无法想象未来的光景,可是她也确实没法说什么,所谓天机不可泄露,她能够把自己救赎了就不错了。</p>

男女主角永远有人追捧,有人疼爱,他们是天选之子。</p>

(/90756/90756431/10100915.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