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 陛下,吉兆啊(1 / 2)

嬴政站在山巅,与上苍沟通。</p>

而嬴政身后的朝臣们,就没有这样的身份了。他们纷纷跪倒在地,与上苍沟通。</p>

只有李水,是站在嬴政身后半步远的地方,试图连接上苍的。</p>

毕竟,李水是谪仙,仙人跪仙人。说不太过去。</p>

李信装模做样的沟通了一会,什么启示都没有得到。</p>

他开始有点不耐烦了,于是悄悄地观察朝臣。</p>

那些职务比较低的朝臣自然不必说了,他们距离嬴政要远一点,因此也放肆一点。</p>

有很多人干脆跪伏在地上,一动不动,好像已经睡着了一样。</p>

而嬴政身边的重臣,则个个一脸认真。</p>

毕竟就在陛下眼皮子底下,谁也不敢表现得太过随便。</p>

李信首先看到了淳于越。</p>

淳于越一脸虔诚,似乎真的在认真与上苍沟通。</p>

不过看他的脸色,应该是没什么结果。</p>

李信看了一会,目光又转移到了李斯身上。</p>

李斯一脸认真地与上苍沟通,但是沟通之后,他会悄悄地把眼睛睁开一条缝隙,向嬴政看过去,似乎在观察皇帝的脸色。</p>

呵呵,这个马屁精,似乎随时打算拍皇帝马屁?</p>

李信觉得,槐谷子是朝中的头号马屁精,而李斯就算是第二号了。</p>

想到这里,李信又把目光挪到了李水那里。</p>

他只看了一眼就愣住了。</p>

因为李水与任何人都不同。</p>

他也闭着眼睛,但是在不住的点头,好像有人在他耳边说什么似的。</p>

有时候李水甚至会张开嘴,无声地喃喃自语,好像在和人吩咐什么。</p>

忽然间,李水又皱起眉头来,摇了摇头。好像对什么事情有所不满。</p>

李信都看傻了:槐兄这……真的假的啊?和老天爷说的这么热闹?</p>

一刻钟后,嬴政缓缓地睁开了眼睛。</p>

旁边的宫女很有眼力劲,立刻奉上来了祭酒。</p>

宫女一动,其他人都知道结束了。</p>

于是纷纷睁开眼睛。</p>

嬴政看了看朝臣,微微一笑,说道:“与上苍沟通,玄之又玄,妙不可言啊。朕虽然没有听到天的声音,但是却感觉到了天的意志。”</p>

“现在朕对大秦天下,对成仙长生,更有自信了。”</p>

周围的朝臣都是一片恭喜声。</p>

李信看了看李水,心想:不知道槐兄听见什么了,回头得问问。</p>

这时候,李水忽然从身上拿出来了一张纸,恭恭敬敬的捧到了嬴政面前,说道:“陛下,今日封禅泰山,应当留下石刻,以表彰功绩。”</p>

“臣才疏学浅,草拟了一份,请陛下过目。”</p>

嬴政微微一愣,然后笑道:“你有心了。”</p>

随后,他把李水的那张纸接过来,漫不经心的读着。</p>

他其实没有抱太大希望,因为李水的文化水平他是知道的。</p>

刚刚进入朝堂中的时候,李水甚至都不怎么认识字。</p>

现在的奏折也写得全都是狗爬子。而且经常有错别字,深究的话,有些语句也不通顺。</p>

因此,嬴政看他这张纸,那是给他个面子罢了。并没有真的想用纸上的内容石刻。</p>

如果真把语句不通,错字连篇的内容刻上去。岂不是丢人丢到仙界了?</p>

结果嬴政看了两眼,就忍不住咦了一声。</p>

随后,他惊奇的看着李水:“这是你写的?”</p>

李水摇了摇头:“不是。”</p>

嬴政一愣:“方才你好像说,这是你写的。”</p>

李水干咳了一声,对嬴政说道:“陛下,臣的水平,众所周知啊。”</p>

嬴政笑了笑,问道:“那么这纸上的内容,是何人所作啊?”</p>

李水说道:“方才臣冥冥之中,听到一个声音,就念了这几句话,因此臣连忙抄录下来了。或许……是神人的启示吧。”</p>

嬴政顿时笑了:“好,好。哈哈。”</p>

李信都看傻了:这样也可以?</p>

随后,嬴政把纸交给身边的朝臣:“你们都看一看,欣赏一下。”</p>

嬴政用的是“欣赏”,看来从内心深处,他是认可了纸上的内容了。</p>

毕竟这内容确实不俗。更何况,顶了神启的名头,干嘛不用呢?</p>

李斯凑够去看了一遍,又忍不住读了一遍:</p>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p>

人迹所至,莫不臣服。</p>

秦德昭昭,秦威烈烈。</p>

恩德所至,泽及牛马。</p>

李斯震惊了。</p>

他看着这八句话,心脏一个劲的狂跳:这不是自己一直想要的句子吗?</p>

自己一直想写出这样的诗文来,可是一直没有成功。总觉得再有一段时间,就能作出来了。</p>

没想到竟然被谪仙说出来了?</p>

当一个人内心有很多想法,却又倒不出来的时候。忽然发现有人准确的说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想,那种情绪,真的是无以言表。</p>

李斯有些佩服,也有些嫉妒的看着李水。</p>

“这个不学无术的无耻之徒,就这样得到了上苍的眷顾?上天平白无故的,告诉了他这样的诗文?”</p>

李斯微微叹息了一声,心想:或许从此以后,我再写诗的话,都要在谪仙的阴影中了。</p>

纸上的内容得到了朝臣们的一致称赞。</p>

不论是不是真的觉得好,这毕竟号称是神的启示,谁敢说不好?</p>

有匠人上来,选定了一块大石头。</p>

随后,由书法最好的李斯,把李水提供的诗书写在了石头上。</p>

随后,匠人们叮叮当当,把诗文刻上去了。</p>

李水看着李斯,心想:廷尉大人,对不住你了。</p>

李水只知道这几句话是李斯写出来的,而且好像不是在祭祀泰山的时候做出来的。</p>

不过,无论如何,李水是拿来用了。</p>

其实李水也知道,这句诗他根本没有背全。不过……能记住多少算多少吧。毕竟跨越了两千年,你还要要求多少呢?</p>

在匠人们篆刻诗文的时候,嬴政命人送来了祭品。</p>

猪头、羊头、牛头,祭酒,瓜果……</p>

不可胜数。</p>

恍惚间,李水又回到了几年前,忽悠沙提烈的日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