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问题浮现与变革起步(1 / 2)

岭南的阳光洒在青翠的稻田上,风吹过,稻浪如海浪般翻涌,看似生机勃勃的景象下,却隐藏着难以忽视的贫困与无奈。叶长歌缓步走在田间,身后跟着顾清霜,她手中拿着一卷详细的村庄生产数据,脸上露出一丝忧虑。</p>

“长歌,这里的粮食产量实在太低了,”顾清霜看着手中的数据,说道,“亩产不过百斤,根本无法满足村民的生活需求。”</p>

叶长歌点了点头,目光扫过劳作的村民。他们的皮肤黝黑,身体瘦弱,汗水浸湿了衣衫。尽管他们每天从早忙到晚,但收获却微乎其微。</p>

“这是岭南的普遍情况,”叶长歌说道,“传统的耕作方式效率太低,稻种也不够优质。若要改变,就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改革。”</p>

叶长歌决定深入村庄了解农业生产的问题。他走访田间,与村民交谈,听他们诉说种地的艰辛。</p>

“叶公子,咱这地就这么多,年年种下来,收成却一年不如一年,”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农叹息道,“种子差不说,天不下雨就得靠天吃饭。哪有什么办法啊!”</p>

“你们使用什么方法灌溉?”叶长歌问道。</p>

“还不是靠河边挑水灌田,”另一个壮年男子说道,“就是累死累活,也浇不了多少。”</p>

叶长歌听后若有所思,他环视四周,注意到稻田并未充分利用水资源,许多地方甚至干涸龟裂。</p>

夜晚,叶长歌在屋内召集顾清霜和几位村中长者,一起商讨如何解决当前问题。</p>

“单靠传统的耕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叶长歌说,“我们需要引进更高产的稻种,以及改良灌溉设施。”</p>

顾清霜点头表示赞同,但也提出了担忧:“高产稻种倒是可以从邻近地区购入,但咱们资金有限,恐怕无法一次性覆盖整个村庄。”</p>

“我们可以从试种开始,”叶长歌说道,“先拿出几块地试验,等见了成效,再扩大推广。”</p>

村中的长者们虽然对改革抱有期待,但也显得忧虑:“若是试验失败,村民会更加不信任这件事。”</p>

“放心,”叶长歌语气坚定,“我会亲自监督试验,若失败了,我一人承担所有后果。”</p>

第二日,叶长歌带着顾清霜亲自前往邻近的富庶地区,寻找优质稻种。他们与当地的商人进行了谈判,用少量盐和布匹换取了一批优质稻种。</p>

“这批稻种可比普通稻种产量高三成,”商人拍着胸脯保证,“不过土壤和水源得配合得当,不然产量也高不了多少。”</p>

叶长歌将稻种带回村中后,召集村民一起进行试种。他亲自下田指导,教村民如何耕地、撒种,并安排人修建简易的灌溉渠道,将附近的小河水引入田间。</p>

“大家辛苦点,只要试种成功,今年的收成一定能翻倍!”叶长歌在田间喊道,他的信心感染了村民,大家都更加用心地劳作。</p>

然而,改革并非一帆风顺。试种开始后,连续数日的阴雨天气让田间积水过多,稻苗出现了腐烂的情况。</p>

“叶公子,这样下去恐怕成不了事啊!”一个农民急得直跺脚。</p>

叶长歌没有气馁,他和顾清霜一起研究对策,最终决定挖出排水沟,将多余的积水引到远处的低洼地。</p>

“只要排水及时,稻苗还有救!”叶长歌一边指挥村民作业,一边亲自下田查看稻苗的情况。</p>

数天后,稻田里的水量终于恢复正常,稻苗也重新焕发出生机。村民们看到这一幕,对叶长歌的改革计划逐渐信任起来。</p>

几个月后,试种的稻田迎来了第一次收割。村民们满怀期待地收获稻谷,当看到产量几乎是普通稻田的两倍时,所有人都惊呆了。</p>

“叶公子,这稻种果然厉害!”老农激动地说道,“要是咱全村都种这稻,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p>

叶长歌笑了笑:“接下来,我们会推广这种稻种,同时改善更多田间设施。只要大家愿意付出努力,岭南的村庄一定会变得更加富足!”</p>

村民们的欢呼声回荡在稻田间,一场农业改革的序幕就此拉开。</p>

试种成功的消息迅速在村庄中传开,叶长歌站在稻田边,看着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眼前的这片稻田不仅仅是粮食的象征,更是希望的开始。然而,试种成功只是第一步,如何将这种经验推广到全村,甚至整个岭南,才是真正的挑战。</p>

试种成功的稻田让不少村民看到了希望,但也有许多人心存疑虑,尤其是那些固守传统的老人。他们对叶长歌的新稻种心生怀疑,甚至不愿意将自家的田地交给他来尝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