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过后,恢复大朝会的第一件事,就是淮州水患一案的裁定。</p>
关于此案,有不同的两种声音。</p>
一方要追究户部工部几位大人的失察之罪。毕竟,丢失官银可是大罪。而且,那批官银至今下落不明。尽管他们设法将这笔银子给填上了,可犯下的错却不能免,必须从重处罚。</p>
另一方则觉得,几位大人皆是有功之臣,建造的大坝之所以溃榻,并非偷工减料,而是有人蓄意破坏。若是罚得太重,岂不是寒了他们的心?</p>
双方为了这个案子争论不休,一直没个定论。</p>
好不容易过完年,旧事重提,朝堂上少不得又是一番舌战。</p>
小皇帝坐在龙椅上,显得格外安静。</p>
这种情况时有发生,他都已经习惯了。</p>
等诸位大人吵完了,他才不紧不慢地开口。“双方各执一词,朕也不好偏向谁。不如,给他们一个机会戴罪立功,众爱卿以为如何?”</p>
这话一说出口,众人都惊呆了。</p>
小皇帝这是闹得哪一出?怎么跟他们设想的不一样?!</p>
小皇帝不动声色地朝着顾晏的方向瞥了一眼,眉毛不自觉地上扬。果然啊,看着百官吃瘪的样子,心情就会格外的好。</p>
“众位爱卿,意下如何?”小皇帝见他们许久不吭声,于是又问了一遍。</p>
“陛下圣明。”不知谁说了这么一句,其他人也只得纷纷跟着附和。</p>
“那就这么说定了。只要查到那笔官银的下落,朕就赦免了他们的重罪,从轻处罚。”小皇帝将奏折拿到一旁,准备继续下一项议案。</p>
就在这时候,镇国公一派的某位官员站出来说道:“若三年五载都查不出来,岂不是辜负了陛下的信任?臣以为,应该定下一个期限。”</p>
“童大人说的有理。臣,附议。”</p>
“臣也附议。”</p>
一个人起了头,好些人也都跟着加入。</p>
小皇帝点点头,这一点他就料到了。“那诸位大人觉得,多久之内破案比较合理?”</p>
“事情出在淮州,路途遥远,臣以为半年比较合适。”</p>
“半年太久了,三个月。”</p>
“事情过去了那么久,查起来很困难,五个月差不多......”</p>
“这也太宽裕了,顶多四个月!”</p>
一群人又开始吵了起来。</p>
小皇帝揉了揉眉心,淡定看戏。</p>
最终,一番讨价还价后,期限被压缩到了百日。</p>
退朝后,小皇帝依旧将顾晏召去了承恩殿。</p>
“太傅去淮州查案时,可发现了什么线索?”小皇帝有心保下李四等人,所以才想着从顾晏这里打探消息。</p>
顾晏倒是没瞒着,将自己的猜测说与小皇帝听。</p>
“宁王?”小皇帝挑了挑眉,似有惊讶却又似释然。诸多藩王里,宁王名声最好,但也最叫人摸不透。不同于那些异姓王,他是先皇的亲弟弟,他的亲叔叔,虽不是一母同胞,却一直深受先皇的信任。</p>
“先皇在世时,不止一次地夸赞宁王重情重义,忠厚老实......”说完,小皇帝都忍不住笑了。“真要是这样就好了,就怕是装出来的......”</p>
顾晏拢了拢袖子,说道:“臣有一事要奏。”</p>
“太傅请讲。”小皇帝伸了伸手。</p>
“臣想查阅当年宫里赏赐朝臣御用之物的档案。”顾晏不想再半夜翻墙,于是大方地提了出来。</p>
小皇帝对此感到很意外,不过面上却依旧表现得很平静。“可是有什么关联?”</p>
“臣查到一些线索,怀疑宫里有人被收买。”顾晏说话点到即止。</p>
小皇帝沉默着,没有开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