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准备对西北动兵(1 / 2)

天启十十七年四月,紫禁城乾清宫。</p>

朱由校正坐在桌子前,处理政务。已经三十出头的朱由校也蓄起了胡子,整个人看起来比之前成熟许多。</p>

“这研究所可真是花钱如流水,这又来要钱了!”朱由校颇为感叹的说道。</p>

这研究所是前几年成立的,由几位他兑换的顶级科学家带着皇家学府的几届毕业生以及整个大明选拔出来的能工巧匠在里面做研究。</p>

比如无线电、电力、内燃机等,朱由校其实没指望他们能有多大进步,主要还是为了培养人才。虽然改革这些年了,但研究方面的人才还是缺乏。</p>

不过这几年也算做出来一些成绩,像是内燃机、无线电等雏形都出来了,不过要能大规模投入使用还需要不少时间。</p>

朱由校不着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明想完全消化还需要不少年,现在以培养人才为主。</p>

这几年,除了皇家学府,朱由校又相继建立了京城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等几十家大学,基本每省都有一所,有的省多一些。</p>

经过这些年的熏陶,目前那些读书人已经不限于科举了。对于各地官学,也是做了改变,先是六年的初级学堂,然后就是三年的中级学堂。</p>

中级学堂毕业就可以参加考试,报考大学。同时大学毕业后,如果想当官的,就可以参加科举,取消了童生试,之后不变。</p>

朝廷有钱,基本每个县都至少有一所初级学堂和中级学堂,经济发达的地方更多。</p>

在奏章上批了个准字,朱由校说道,“李恭,通知内务府,拨款三百万银元给研究所!”</p>

“奴婢遵旨!”</p>

研究所是由朱由校内库拨款运营的,主要是为了扩大皇家影响力。</p>

又看了几份奏章,有内侍进来汇报,“陛下,五军都督府诸位将军到了,在殿外候着呢!”</p>

“哦,那让他们都进来吧!”</p>

“是!”</p>

很快,看着精神头还不错的英国公张维贤带着众人进来了。</p>

“参见陛下!”</p>

“免礼,都坐吧!”</p>

历史上张维贤什么时候死的不知道,不过现在他还活的好好的,大概是朱由校派御医给他调养的。</p>

就他这样子,说他还能活十年都有人信,前两年这老家伙醉酒后拉了个侍女同床,竟然让人家怀孕了,还生了个大胖小子。</p>

现在整个京城的人,谁不说英国公老当益壮。</p>

反倒是他儿子张之极身体不太好,两年前过世了。好在下一代继承人张世泽也算争气,在南洋历练几年,表现不错,之前被朱由校调到西北军白离麾下担任一营都指挥使。</p>

其他人,像是朱良、李元等人也都早就成家了,儿子都好几个了。赵率教去年过世了,战场上受得暗伤发作死的。不过他走的时候也是笑着走的,这辈子没稀里糊涂死在战场上,到了最后还给自己家挣了个爵位,也是值了。</p>

朱由校也是追封他为越国公,以国公之礼下葬,谥号‘武忠’,也是给了身后名。</p>

贺世贤和满桂倒还是活蹦乱跳的,现在也在这里。</p>

“这几年为了建设内部,我大明也是沉寂了好几年,导致有些人竟然忘了我大明的威名。之前去往哈萨克那里的一支商队竟然被人都杀了,根据锦衣卫调查,是那里的贵族干的。这是什么意思,是在打朕的脸!”</p>

朱由校颇有些怒气的说道,他原本近期是不想在北方和西北动手的,现在小冰河时期还没过去,打下这里没有多少好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