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叼狗衔,垃圾堆,田间地头和胡同巷子,大人们应付孩子时大多都是这样回答的。</p>
李向东还记得李母曾经说过,他是李父在煤店干活的时候,筛煤块时从煤堆里筛出来的,别人家嫌脏没人要,李父就把他给抱回了家。</p>
他当时对于这个说辞深信不疑,曾连续小半个月跟在李父的屁股后面去煤店里看人家筛煤块,愣是想再给自己添个弟弟妹妹。</p>
当时煤店里的员工还问他过来干嘛,他就跟人家实话实说,闹了笑话回家后还被李母给拧了耳朵。</p>
尽管因此挨了顿收拾,可他还是发自内心的对煤店有股亲近感,有事没事的总爱去那里玩。</p>
直到长大懂事,便不爱去了,但凡他只要踏进煤店一步,一种羞耻感就会萦绕在心头...</p>
“李晓海,不要和妹妹争了,她喜欢喊什么就让她喊什么呗,你老实跟她斗嘴干吗?”</p>
李向东进屋后开口制止了闺女和儿子因为洋娃娃称呼的争论,他避开孩子们的目光,打开装着一万块钱的木头箱子。</p>
刚刚收的97块银元放进去,花的钱点出来,箱子盖好上锁。</p>
“你怎么了?吓傻了?”</p>
李向东起身看到周玉琴瞪着眼睛一动不动的站在他身后,“不都是咱家的钱,甭看了,小心晚上睡不着觉。”</p>
“箱子里面是多少钱?”</p>
“一万整。”</p>
“一...一万?”</p>
“冷静,淡定。”</p>
李向东拽着周玉琴,让她在炕头坐好,“你先自己缓缓。”</p>
“我的腿有点哆嗦,你给儿子和闺女冲下奶粉,他们还没喝呢。”</p>
听到周玉琴的话,李向东差点笑出声,还好他忍住了,否则等周玉琴缓过劲来,少不了要掐他。</p>
留下点零头,剩下的钱和全国粮票全都被他放进了藏在衣柜里的木头盒子里。</p>
李小竹现在能自己捧着茶缸子喝,也不用李向东再一勺一勺的喂,省事省心的同时却又少了一些乐趣。</p>
“好喝吧?”</p>
李小竹没吭声,只是笑眯眯的看了他一眼,捧着茶缸子不停的往肚子里灌奶粉。</p>
“好喝,爹我喝完了。”</p>
水不烫,李晓海吨吨吨大口喝完,李向东又给他的茶缸子里倒了些水。</p>
洗茶缸子的福利一直是李晓海的,不仅是他自己的茶缸子,人小肚子小的李小竹喝完后剩下的也都归他。</p>
“爹,能不能一天喝两次呀?”</p>
“少想点美事吧,这么贵的东西你还想早晚喝,我都已经不想让你喝了。”</p>
李向东还没开口,从刚才万元钞票里回过神的周玉琴直接回怼了一句李晓海。</p>
对此李向东也没开口说什么,李晓海想要满足自己的心愿,只能等明年他们一家搬出去后再说。</p>
早上喝鲜牛奶,晚上喝奶粉。</p>
进入70年代后政策又开始收紧了,计划经济下市场上的商品紧缺,其中鲜牛奶还成为了商业部门的专控商品,鲜牛奶的供应量一直没有扩大多少。</p>
而且在不多的供应里,还有一些人群需要首先保障。</p>
比如拥有相关部门特批后获得特供证的干部们,有专供牛奶票的华侨们,还有医院开条盖章用来保胎和提供营养的孕妇婴儿。</p>
可即便如此,流通到普通老百姓们手里的份额也足够市场上消化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