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7章 盛大的丰收场面(1 / 2)

时光宛如白驹过隙,转瞬之间,河面上水稻收割的时刻悄然来临。</p>

当初,率先踏入上河村进行采访的记者林晓、苏瑶与张宇,此刻再度现身于此。</p>

近段时间,他们频繁往返,已然来过三次,每一次皆是为了精准确定上河村收割河稻的具体日期。</p>

不仅是他们,另有十余名记者亦纷纷云集上河村,皆欲亲眼见证这一历史性的伟大时刻。</p>

长河公社的诸位领导,公社书记赵建国、主任赵大海、秘书、妇女主任以及宣传干事等一行人,也都齐聚上河村。</p>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赵建国书记竟是陪同县里的领导前来。</p>

此次上河村收割河面上的水稻,备受上级重视,县里主管农业的副县长肖大同亦亲临现场。</p>

当现任沿河大队大队长李君文告知上河村生产队长王海远,公社与县领导将前来观看水稻收割时,无论是王海远,还是上河村的普通村民,皆面露喜色,心中满是自豪,仿佛自身已成为这开创新纪元的先驱者。</p>

毕竟他们上河村开启了华国之先河,率先于河面上成功种植出水稻,成了敢于“第一个吃螃蟹之人”。</p>

晨曦微露,上河村的村民们便在新任队长王海远的引领下,携带各种收割工具奔赴清水河岸两侧。</p>

整个生产队井然有序地分为两队,一队由中队长王海远率领,于清水河靠近村子的河岸一侧;另一队则由副队长李君义带领,前往清水河对岸开展收割作业。</p>

且每一支队伍又进一步细分为二个小队,各自负责一段河面上水稻的收割工作。</p>

林晓、苏瑶、张宇三位曾来过上河村的记者,今日亦是做足了准备,备好了充足的胶卷。</p>

在村民们尚未开始收割之际,他们便提前拍摄了若干河面上成熟水稻的照片。</p>

村民们刚抵达河边,尚未行动,李君文便陪同长河公社的赵建国书记及一众公社干部,还有县里的肖大同副县长,以及沿河大队其他五个生产队的队长等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前来观摩这史无前例的种植在河面上的水稻收割壮举。</p>

河面上种植的水稻仅有两排,由一个个竹架相互连接而成。</p>

每个竹架子宽约八十厘米 长约一米二,每隔一段距离,便有绳索系于竹架之上,将其牢牢固定于河边的树木上。</p>

只见村民们行至河面上水稻最下游的一处绳索旁,解开绳索,用力拉动,那漂浮于河面上的两排竹架即刻缓缓向岸边靠拢。</p>

早已在岸边等候的村民们迅速伸手抓住漂至岸边的竹架,继而挥舞起手中的镰刀,麻利地收割竹架上的水稻。</p>

待竹架上的水稻收割殆尽,竹架便被顺势拉向下游。</p>

而部分村民早已守候在下游,待竹架流至面前,迅速将原本相互扣连的竹架从河面上取下,逐一重叠放置。</p>

另有几位村民赶忙上前,将一摞竹架抬至岸边,待其沥干水分后,再运回村子妥善存放。</p>

至于这些竹架来年是否仍可使用,尚待来年方可知晓,即便无法再用,当作柴火烧亦无不可。</p>

新任大队长王海远已与众人商议确定,来年于河面上的一侧河岸再多增一排,种植三排乃至四排水稻,如此一来,水稻收成必定更为可观。</p>

村民们在河岸边的收割作业仿若一条精密的流水线。</p>